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怎么评价电影《七月与安生》?

> 全部

怎么评价电影《七月与安生》?

1029人浏览更新于 2023-05-25 15:07:49
回答
共8个回答
2020-05-09 20:38
+关注

《七月与安生》改变至安妮宝贝得小说。这篇小说以及电影总是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影《雪花秘扇》。同样讲的是女性之间的友情,亲情,甚至有些许的“恋情”。

因为家明,安生最后成了“七月”,七月也在安生的心里成了“安生”,代替了自己源于骨髓血液里的不安份。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妥协,更是对内心渴望生活压抑之后的一种寄托。当然也是对家明的一种‘善良”,彼此之间能够没有愧疚与阴影的更好生活。

整部片子来看,小女孩之间从亲密无间的情感,到最后情感裂缝(家明)的开启,与其说是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人成长后都将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不如说是时间的流逝终奖把我们最纯粹的情感扔进时间的长河,独自面对自己的一生。

生活一定会改变我们的视角,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他人在自己心中的地位。生活提醒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要用不同视角看朋友,待朋友。

所以,敏感的人总是容易最先收到伤害,安生就是如此。于是,她做出了“报复性”的行为来惩罚七月对彼此间最存粹情感的”背叛“。

最终,在失去七月时才明白,改变她们的不是彼此的”背叛“而是”时间“与”生活“本身。她们之间的爱一直在那里。

最后,安生代替七月活着,而让梦想的七月替她活着也就可以理解了。

2019-10-25 18:38
+关注

《七月与安生》作为一部青春爱情片,讲出了青涩时光中无论是否美好的细枝末节,点点滴滴中透露出旧时光的真挚与动人。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两位女主角性格差异的碰撞,在其中讲诉了一个美丽又真实的故事,把小说生动地再现出来了,人物形象饱满真实,优点与缺点同样彰显。电影也就是这样才称得上艺术。


2019-10-31 12:07
+关注

有人说,《七月与安生》宣扬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部具有错误导向性的影片。

为什么这么说呢?七月生了个孩子难产死了。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7岁的那一刻。安生则把自己的青春困在了不同城市狭小破旧的出租屋里,和不爱的人谈爱情,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而家明应该是电影里活的最世俗的那个吧,作为一名合格的北漂,像千万个于城市中奋斗的年轻人一样,努力打拼和生存,没有“狗血”剧情的加持,像个普通人一样活着。

是啊,明明让自己不要那么在乎,就可以活的好一点了,偏偏就是要去选择对抗。

于是七月爱了家明那么多年,在结婚的前一天。她后悔了。是她自己亲口对家明说:“明天结婚你不用来了。我不能和一个不够爱我的人结婚。”亲手推走家明的人是她。而逼她狠心离开的,是家明。

于是安生在发现家明喜欢的是她的时候,选择离开七月和家明,离开那个她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她对七月说:”我要跟那个流浪歌手走了。他是除了你之外,第二个对我说我爱你的人。“

他们明明可以选择留下来的,留在那个貌似幸福的泡影里,继续做一个乐呵呵的傻瓜。

谁都知道抉择太难了。于安生,于七月,于你于我,都一样。因为贪恋多一秒的幸福假象,舍不得亲手捏碎它。

《恋爱的犀牛》里,一己说,”我曾经一事无成,这并不重要,但是这一次我认输了,我低头耷拉地顺从了,我就将永远对生活妥协下去,做个你们眼中的正常人,从生活中攫取一点儿简单易得的东西,在阴影下苟且作乐,这些对我毫无意义,我宁愿什么都不要。“

一己的勇敢,是一个人年轻时唯一拥有的东西。勇敢的意思是,对于事物和对于自我,既有勇气去创造它。更要有勇气去打破和重组它。而在”打破“这件事上,我们显然不够擅长。于是软弱的部分便显露无遗了。

贪婪也好,嫉妒也好,自私也好,虚伪也好。而我讨厌软弱。讨厌这个“好好先生”惯有的品质。软弱造成的结果是,因为无法在当下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长久的消耗中,耗费彼此青春和气力。因此造成的伤害,反而是刀刀刺骨。

七月花了很多年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她多年以来为自己营造的幸福泡沫,尽管看上去庞大,温暖,可是风轻轻一吹,它就散了。除了回忆,它没有未来。

家明一直没明白这个道理。他是他和七月这场感情里助纣为虐的懦夫,始终看不清自己,未曾得到过爱情。

安生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她扯着皮肉断着筋骨,走的比谁都决绝。

这部电影里,很多海报为了配合电影宣传,配了博人眼球的标题和话语,而抄袭《戏梦巴黎》的剧照也不再做评价了。反倒是这张干净的海报是我最喜欢的。从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到七月发现家明送给安生的吊坠时的错愕,到安生喊着“如果你想让我留下来,我就留下来!”所有的心理变化、情绪全在眼神里了。对于安生来说,丢掉了全世界,也不过如此吧。

后来七月和安生很久没有再见。唯一的联系,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七月会收到安生寄来的明信片。

后来安生回来了。七月和安生几度争吵又几度分离。

后来安生再遇见家明,家明看到了这个长长的故事,却始终不知七月已死的结局。

安生和家明从未在一起过。七月却和安生相爱相杀了一辈子。尽管这个一辈子,只有27年。

对于观影者来说。七月和安生更像是一个人的两面性。七月是大部分人的状态。有完整的家庭,读书、考学、工作,几乎是按照令所有人放心的安稳路子在走。而安生更像是潜藏在心里的那个憷唇欲动的灵魂。自由,洒脱,干脆,随性。

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归于青春片。而当你真正走进电影院看完以后,你会发现它的跨度不仅仅是青春这么简单。单纯地归结为爱情,友情,都错了。很庆幸电影比书的表述更为动人和丰富。很多人以为这部电影是陈可辛导演,而事实上是曾国祥。这个难得的有才华的青年导演,在电影《恋人絮语》中同样有不俗表现。如果说在处女作《恋人絮语》中拍摄手法还略显青涩,那在《七月与安生》中,我看到了他不俗的讲故事的方式。叙事结构很妙,人物塑造的也很丰满,在故事的矛盾和冲突的制造上,让整个故事的层次感凸显出来,难得地在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里,构建了相当成熟的故事环境。

我是一个讨厌看悲剧电影的人。电影里和谐美满的大结局并没出现,谁都没有皆大欢喜。七月不该难产死了,安生27岁以前不该活的没有人样。世界应该公平些。别傻了,导演就是想赚你眼泪。

依然不妨碍这是部好片子。

安生在小说里给了七月一个最好的结局。这个她恨的人,她爱的人,她嫉妒的人,想拥有她一辈子的人,和安生彼此互换了人生。我相信她没有离开过,她只是在平行世界里,重新活过。


2019-11-12 22:26
+关注

《七月与安生》是陈可辛监制,曾国祥导演,周冬雨和马思纯主演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获得了香港金像奖12项提名,台湾金马奖7项提名,周冬雨和马思纯一起成为金马影后。这部电影当时也被陈可辛形容为他所监制的电影里最好看的一部,也被观众称为是最懂女生的一部女性题材电影。

该片豆瓣评分7.6,虽然这部电影口碑爆棚,但是这个分数我觉得还是低了,它应该值得8分这个档。我觉得这部电影的评分评低了是基于这部电影其实刚看完的时候会惊叹好看,但是存在逻辑漏洞。当你细细回味和思考的时候,你发现你需要二刷才能略微看懂,然后再一回味和思考又有新的感悟和感动。

第一遍初看《七月与安生》,评分7.6很合理,但是留下了太多的疑问

第一次看给7.6,是给电影里不知不觉中的身份互换,不知不觉中的交换人生的创意。

安生本来是一个悲剧人物,从小家庭关系糟糕,没人爱,叛逆。七月是典型的乖乖女,学习好,做事谨慎小心不犯错。但是他们一起喜欢上了一个渣男家明,这男的对谁都有那么点意思,结果安生为了让渣男给自己的好姐妹,一个人远走流浪。

但是男主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结果在北京遇到了孤独漂泊的安生,七月发现了家明收留了安生,并且限定家明一个月内回家和他结婚。家明回去,却在结婚当天逃走了,在小地方这样会给七月带来不好的名声和闲话,从此七月开始流浪,而安生却在北京安顿了下来。

命运就这样开了个玩笑,两个人的处境完美对调,最终七月在结婚前夜怀上了家明的孩子,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去世,安生抚养七月的孩子长大。回到电影最初,安生和家明相遇,安生告诉家明这个是他和七月的孩子,但是没有告诉他七月已经死了,而是告诉他七月生完孩子继续流浪。

以上已经是我想到的对剧情的最简短的描述,大家最好还是看一下电影就明白了。反正第一遍看完,觉得电影确实好看确实精彩,交换人生的概念太棒了,简直是天才创意。但是看完之后,特别是男生会有很多逻辑上的疑问,下面我们就逐个兴趣话题和疑问去解构一下,看看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交换人生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其实这个创意想法并不是原著里的,这个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作者是安妮宝贝。电影的整体框架来自于香港小说家林咏琛的改编,而交换人生的概念也是来自于她。而为了让整个故事的细节更丰富,人物性格更丰满,又增加了三位编剧吴楠、许伊萌和李媛。

经过四个人的改编,其实整个电影的框架和原著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区别,包括结局都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也正是因为经过四位编剧的精心打磨,整个剧本的故事张力,剧情的千回百转才会变得更加的精彩,算是IP改编的成功典范。

小时候的七月和安生,谁才是背后的魔王

其实在安生去七月家吃饭的时候,就有所暗示,七月可能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乖巧那么完美。因为吃包子的时候七月拿起了一个包子,把肉馅撬了出来,然后把包子皮又放回碟子里。后来父母训斥她,她才放回去,安生看到了把肉馅让给了七月,她自己说不喜欢吃肥腻的肉馅,只吃皮。

所以这个细节画面,反映出七月其实有自己私自的一面,她一直装着乖巧,其实也是希望把好的东西往自己身上推。要不然她也不会和安生成为好朋友。安生调皮捣蛋,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只有七月爱她跟她玩,其实七月某个程度上享受安生的叛逆,然后她也不需要承担后果,都是安生干的。

所以后面的七月远走流浪,那个真正的她才显露了出来,她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向往自由的七月。

安生发现了家明喜欢自己以后,为什么就要流浪?走得这么彻底?她真的很爱家明吗?

如果是男生,大概从这个部分开始估计就会觉得越来越奇怪,因为从这里开始一切都会变得不那么符合逻辑。

安生想把家明让给七月,选择了远走流浪,去北京找那个追求她的吉他手。按理说安生和家明没什么交集,也就说过两句话,结果家明喜欢安生还解释得过去,但是安生也那么深爱家明就很难想象。

为什么说安生很爱家明呢?因为家明送她的玉坠,她接受了戴着身上,而且一直戴着。这个玉坠在火车站被七月看到,也成为两姐妹感情出现裂缝的开端。

而且,就算为了让男朋友给闺蜜,有必要远走吗?而且安生的本性是求安定的,却选择了最漂泊的人生,一切只为了成全七月吗?好吧,可也许只有女性观众才能理解这个逻辑。

当家明从北京回来,要和七月结婚的时候,家明为什么逃婚?七月又为什么要让家明逃婚?

电影看到这里,更是千万个不解,一开始以为家明是渣男中的战斗机,答应了和别人结婚,又忽然走了,根本就没必要这样折腾,直接不回来不就完了,难道是为了羞辱七月吗?

后来接近结局部分,我们才知道,是七月让他离开的,因为七月要去追求自己的自由。

这一段说实在的,有点需要思考,有点需要我们找理由去支撑七月的行为。按照我的理解,可能七月从小就隐藏了自己的向往自由的心,但是安生一张一张充满自由和趣味的明信片,都在刺激着她。安生多姿多彩,而七月日复一日,一成不变。当家明回来出现在她眼前的时候,她痛哭不止,但是也许那一刻,她才明白,她对一切都厌倦了,包括家明,她希望家明娶她,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那一点点占有欲而已,其实她都不需要,她需要的是远走,走一遍安生的流浪人生。

大体只能这么去理解了,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太合理,只能说无论是七月还是安生,都是世间罕有的奇女子。

怀着身孕的七月,为什么去找安生,而不是找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去哪儿了?

七月找到安生,一起躺在床上的时候,安生问七月,为什么找她。七月说,安生是唯一爱她的人。但是显然不是,因为七月还有父母。

而且就因为一次悔婚,再没面子,也不会让女儿一个人去流浪不管不顾吧?这么尊重孩子意愿的父母,太难找了。而七月怀孕以后,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考虑吧?去找孩子的公公婆婆更稳妥吧?

这个行为,也是很难得到合理的支撑的,只能说七月的想法很不一般。要真要勉强找个理由,那就是觉得怀着孩子回老家让父母更没面子了。

七月大出血身亡,七月的死亡通知书为什么不给家属?七月的孩子为什么能由陌生人抚养?

这个逻辑上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观众提出的问题,难道导演会留下这么明显的一个漏洞,让大家去挑吗?七月死亡,死亡通知书肯定要她的父母来签,而孩子就算交给安生抚养,也必须经过公公婆婆的同意。而且估计七月的父母也不会同意,养大一个孩子不是儿戏,自己的外孙肯定自己抚养。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安生真的能够抚养这个孩子长大,那么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七月的孩子呢?还是说这本来就是安生和家明的孩子呢?

电影开始的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小说开头不太一样,小说到底是谁写的?

在电影的开头:“在13岁那年,七月第一次遇到了安生......”而在电影的结尾,安生提到另外一个版本的小说的开头:“流浪的七月知道,某一天她回头的时候踩着自己影子的人,一定就是那个已经过上幸福生活的安生......”

另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点,就是电影开头,安生听说了《七月与安生》这个小说的时候,她去网上搜索了这本小说。而电影的结尾,又说安生的笔名是七月,《七月与安生》是她写的。这个是有逻辑上的矛盾的。

电影里小说的部分经常会出现安生的角度和七月的角度的切换,似乎是两个人在同时讲故事,而不是某一方作为第一人称写的。这让人怀疑,七月和安生其实都是小说的作者,或者有两个版本,而写作的时间是有差异的。

在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上,马思纯说“七月和安生本来就是一个人”,也许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马思纯的讲话其实可以给出另外一种解释,七月和安生本来就是同一个人,陈可辛说过这部电影本身其实不是一部青春爱情片,而是讲述女性的人生。七月和安生就像同一个人的两面。

小时候七月代表的是克制,安生代表的是天性,小七月和小安生互看身体,其实就像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身体感到新奇一般,只是通过两个人物去表达。

恋爱以后的七月,看似克制,实际非常的勇敢和直接,她直接告诉家明她喜欢他。而安生则选择了退让,还带有一点点的自卑,用七月的话,安生凭什么和她争呢。

流浪的安生,物质上匮乏,生活拮据,但是内心自由而奔放,随性而快乐。安定的七月,生活安定,但是却压抑,包括家明去北京,她也只能选择等待,等待着别人给她一个结果。后来的人生交换,就像形容人的欲望转换,其实没有人对自己的现在满意,都希望转换到人生的另一边,只是交换以后,未必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有点众生依然皆苦的意思。

最后的结局,同样的人,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结局。有大团圆结局,有遗憾收场,也有把悲痛永远留给自己的倔强,这就是人生,没有人知道结果,只能勇敢地做出每一个选择。电影据说还有第四种结局,安生一开始并没有去找家明,一切都是假的,三个人最后分道扬镳,故事只存在于小说里,这也是一种人生的结果。但是观众看完觉得有点云里雾里的,就删除了。

如果七月和安生理解为同一个人,之前所有的逻辑疑问都不再是问题,只是不同维度的自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而发生的不同人生。

其实还有第二种思路,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李连杰的《冒险王》

上文提到过,《七月与安生》到底是谁写的,似乎有一些逻辑漏洞。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李连杰的《冒险王》,就是小说家和小说里的角色在重复切换,小说家在小说故事里寻找真我。

这部电影比《冒险王》要复杂的多,如果一开始安生搜索《七月与安生》这个逻辑存在问题,那么整部电影里,到底哪部分才是现实,哪部分才是小说呢?

如果最后安生收养小孩的一幕不符合现实逻辑,它有没有可能也是假的呢?也许我们还是没有看到真相。

我觉得这个逻辑是行得通的,也就是整个电影里存在真实的部分,也存在小说里的部分,而且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版本的小说,还有人物的谎言,多个维度切割出来的故事,最后成为了我们看到的《七月与安生》。它同样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人对人生的选择,她喜欢的选择和结局。

而这最后呈现的选择权是试看观众,这部电影的结尾是经过多次修改的,是根据观众的反应做出了调整,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就非常合理,观众看到的是这些切片里最想看的结局,也许它最终并不一定很符合逻辑。

现实和小说在多次多重切换,现实里有小说,小说里还有小说,具有无限合理性。

这部电影好看,但是男性观众一定要尝试放下逻辑两个字,强调不是性别歧视,而是思维惯性,女性很少讲逻辑

以上的两种理顺电影逻辑的思维,仅供参考,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总的有一条观影建议,如果是男性,最好放下逻辑两个字。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女性电影,很多的女性观众看完觉得很有共鸣,说明电影的思维符合女性思维惯性。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其实女性思维惯性是感性而跳跃的,有时候她们所做的一些决定,并没有什么“因为什么而所以然”的逻辑,就是那么做,没有为什么。

所以如果用这种心态去看这部电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疑问,能够更好地去感受电影的内核思想。

结语

一部电影的好坏,和它在限定时间里装的内容和思想的量有一定的关系,显然这部《七月与安生》拍得有内容有深度,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好电影。如果你只看过一遍,建议你空闲时间来个二刷,也许有新的一种观感和享受。人生是永远谈论不止、谈论不完、一直都津津有味的话题,而《七月与安生》就是讲述人生的一个有趣故事。

2019-11-04 09:49
+关注

这部电影是根据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七月与安生两个女孩从13岁开始相识相知、相爱相杀的成长故事。

七月(马思纯 饰)与安生(周冬雨 饰)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闺蜜,七月温良柔和如同平静的海水,安生炽热叛逆仿佛跃动的火焰,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家明,最终却因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这部电影当年拿了许多大奖,马思纯与周冬雨也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

七月与安生相遇之后,必定会相知相惜。

对于她们来说,对方就像是这世上的另一个自己,或许也是她们彼此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初次与安生相遇的那个操场上,七月回眸,阳光下披散着头发、双眼灵动的姑娘,像极了被七月压抑在灵魂深处的那个活泼又叛逆的自己。

所以她不由自主的跟着安生走进楼里,还在安生用石头杂报警器的时候,助力了一把。

而安生,虽然名字叫安生,可是她人生的前二十几年,一直都没有得到安稳的生活。

这个幼年时便因父亲的早逝和母亲的冷漠而不得不强大起来的孩子,其实在内心深处一直悄悄渴望着可以被人爱护,可以有一个温暖的家,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

所以安生每次去七月家吃饭过夜,面对那对善良的夫妇给自己的关怀,眼睛里都是亮闪闪的光。

与七月躺在出租屋的床垫上的时候,她兴奋的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讨论以后要买什么样的柜子装饰房间。

在上海的酒吧里,七月面对混吃混喝的安生说了一句“贱”,其实她没有为了物质出卖自己,历数安生的前任们,无论对方贫穷还是富有,对于内心极度缺乏关爱的安生来说,只要让她感受到爱护,她就会陪伴对方左右,并认真规划两人的未来。

她并不是血液里住着风,她的漂泊无定是因为别无选择。

七月说自己一辈子最不可或缺的人都在自己身边了,还有什么需要许愿的,可命运和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家明的摇摆不定,为两个姑娘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安生说,七月和家明之间,她一定是选择七月的。她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在了解自己对家明动心之后,她为了保护七月,及时止损,离开了镇江。

七月没有了安生陪伴,生活乏善可陈,如白水般无味,只能透过安生一封封明信片,去感受那个自己生活轨迹之外的世界。

只是为什么,每张明信片的末尾,都有一句“问候家明”?

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有无法分享的东西,所以她们之间嫌隙暗生,最后大闹一场。可是时光终究沉淀了年少轻狂的伤痛,背道而驰的她们发现,对方仍然是自己最割舍不下的人。

七月剪去长发,梳起和安生相似的俏皮短发,想要如安生一般辗转各地,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安生则开始留起长发,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听课。

她们是释放了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所以开始想活成对方的样子,还是想体验一次对方曾经历过的美好,弥补一下错失对方生命中那些精彩时光的遗憾?

最后七月不在了。

安生眼神呆滞、失魂落魄地抱着哇哇大哭的婴儿和看着死亡通知书的大悲无言,是整部电影最让人心疼的地方。

安生也想逃避,她不想接受七月已经死亡的事实。

可是那里还有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她必须要坚强起来。

电影的最后,七月活成了安生,安生活成了七月。都活成了她们内心深处的模样。

马思纯和周冬雨在这部影片的演技得到了一致认可。浴室的那一段和安生拿到死亡通知书那一段很精彩!

2019-10-25 17:53
+关注

《七月与安生》

这部电影整体来说评分可以达到8分以上

情节清晰:

一个缺乏爱外向的安生和另一个普通幸福家庭长大的腼腆妹子七月成了好朋友,因为是互相吸引所以成为了好朋友,安生帮七月追到了家明,但是家明喜欢上安生……最后七月和安生过上了和之前相反的生活。

亮点:

七月成了安生,安生成了七月

与以往的青春偶像剧完全不同,这部剧没有过多得以爱情作为主线进行演绎,而是以闺蜜之间的情感纠葛来述说,整体十分到位。

演员到位:

周冬雨和马思纯把其中那种纠结的感情演绎得十分到位。

个人非常喜欢~主题曲也喜欢~

注:没有看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2019-10-25 19:34
+关注

电影《七月与安生》是一部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讲述由周冬雨饰演的“七月”与马思纯饰演的“安生”两个女生相遇,相熟,再喜欢上同一个男生的故事。

她们的从一开始的相遇,就像是一种命运的选择——军训时,一只小松鼠从安生的身上跳下来,绕过了同在军训的其他学生,径直跑向七月,造就了七月与安生的初遇。正如影片开头所述:七月对家明说,她和安生之间的友情,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

七月的性格如同未起波澜的湖水那样平静而安稳,安生则像跃动着的火苗那样,叛逆而自由。她们看起来性格迥异,但实际上都能在对方的背后看见自己的影子。正如影片中所述:有时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

影片重点刻画了七月、安生和家明之间的三角恋情,以及围绕其展开的各种情感纠葛。在电影《七月与安生》里,”七月“象征着大部分人所认同的安稳、平静的现实。而“安生”则象征着同样是大部分人在心里压抑着的对自由的渴求。我们可以将“七月”与“安生”两个人截然不同人生,看成一个人思想的两面。

“七月”是表露出来的对安稳生活的认同,“安生”是压抑着的对自由自在的渴望。或许人就是这样,安稳时在心底眼馋着自由。流浪时又渴求一个平静的生活。《七月与安生》是一部罕见的能令我深思的青春爱情电影,是一个关乎爱情、成长和现实的故事。周冬雨和马思纯的演技在本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能够轻而易举的带动情感的共鸣。

2020-02-27 20:10
+关注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七月与安生》是陈可辛监制,曾国祥导演,周冬雨和马思纯主演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获得了香港金像奖12项提名,台湾金马奖7项提名,周冬雨和马思纯一起成为金马影后。这部电影当时也被陈可辛形容为他所监制的电影里最好看的一部,也被观众称为是最懂女生的一部女性题材电影。

该片豆瓣评分7.6,虽然这部电影口碑爆棚,但是这个分数我觉得还是低了,它应该值得8分这个档。我觉得这部电影的评分评低了是基于这部电影其实刚看完的时候会惊叹好看,但是存在逻辑漏洞。当你细细回味和思考的时候,你发现你需要二刷才能略微看懂,然后再一回味和思考又有新的感悟和感动。

第一遍初看《七月与安生》,评分7.6很合理,但是留下了太多的疑问

第一次看给7.6,是给电影里不知不觉中的身份互换,不知不觉中的交换人生的创意。

安生本来是一个悲剧人物,从小家庭关系糟糕,没人爱,叛逆。七月是典型的乖乖女,学习好,做事谨慎小心不犯错。但是他们一起喜欢上了一个渣男家明,这男的对谁都有那么点意思,结果安生为了让渣男给自己的好姐妹,一个人远走流浪。

但是男主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结果在北京遇到了孤独漂泊的安生,七月发现了家明收留了安生,并且限定家明一个月内回家和他结婚。家明回去,却在结婚当天逃走了,在小地方这样会给七月带来不好的名声和闲话,从此七月开始流浪,而安生却在北京安顿了下来。

命运就这样开了个玩笑,两个人的处境完美对调,最终七月在结婚前夜怀上了家明的孩子,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去世,安生抚养七月的孩子长大。回到电影最初,安生和家明相遇,安生告诉家明这个是他和七月的孩子,但是没有告诉他七月已经死了,而是告诉他七月生完孩子继续流浪。

以上已经是我想到的对剧情的最简短的描述,大家最好还是看一下电影就明白了。反正第一遍看完,觉得电影确实好看确实精彩,交换人生的概念太棒了,简直是天才创意。但是看完之后,特别是男生会有很多逻辑上的疑问,下面我们就逐个兴趣话题和疑问去解构一下,看看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查看全部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