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匹夫一词,中性而言,为平民、升斗小民、平常人;贬义而言,指莽汉,无知无知,或损人之词。这在先秦散文之中,比比皆是。到了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把它格式为警语: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谢悟空相邀。
题目:古代普通人为何称匹夫?
本题题旨实质属于词汇学范畴。匹,pi(三声),形容词,单独。匹夫,名词,训诂为“単独一个人,泛指普通人。”普通人就是沒有官职的普通百姓,亦谓之平民。平,形容词,训作“一般的”“经常的”。由此可证,“匹夫”和“平民",二者是一个概念,其内涵无异,其指向相同。词义的生成,语言词汇的创造悉为约定俗成,概莫能外;你懂,我懂,他也明白,不影响交流即可。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交际。语言就是交际工具。
匹夫,我认为,匹,在古代马是人类的重要交通工具,也具有战争中最强大攻击性。夫,是指男人或骑马的人。匹夫组合成一个勇猛战士或勇敢的人。或上层贵族对下层人的贬底用词,没什么智慧,只有匹夫之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一般是从这句名言中认识到“匹夫”这个词。这句名言出近自清代顾炎武。
“匹夫”到底是什么意思?
匹,在古代原是数量单位,四丈为一匹,又言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一两即为一匹。
照这个运算关系,夫即是男子,妇即是女子,两者相合组成家庭,即匹夫与匹妇为一家,专指一个没有爵位的普通平民家庭,即普通社会人。
战国时,《左传•昭公六年》中有“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
汉班固《白虎通•爵》中:“庶人称匹夫者,下上,偶也,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
宋苏轼《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除此之外,匹夫还有指“有勇无谋”之人的含轻蔑意思。
《孟子•梁惠王下》:“天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天,敌一人者也。”
宋苏轼《留侯论》:“匹夫兄辱,拨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匹夫之勇”也就以成语的形式保留至今了。
平民本义是指平善之人。《书昌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孔传曰:“延及于平善之人。”后来泛指老百姓。那在古代平民又为何被称为“匹夫”呢?
“匹夫”的“匹”,原指数量单位,古代四丈为一匹。又言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两;每两成一匹,长四丈。两而成匹,有相合之意。按照该意义,夫指男子,妇指女子,两者亦相合,故称四夫、匹妇。后来,匹夫和匹妇就成为平民、普通平常人的代称。再演变下去,匹妇被淘汰,匹夫也不光是指男子,而是泛指普通平常之人了。《左传·昭公六年》日:“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吕氏春秋》:“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婚,此之谓全德之人。”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汉代班固的《白虎通.爵》:“庶人称匹夫者,匹,偶也,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唐朝刘德仁《长门怨》诗:“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钗嫁匹夫。”这些资料里的“匹夫”都是指老百姓、平常之人。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说国家的兴盛与灭亡,每个平常普通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康有为《大同书》丙部:“欧洲中世有大僧、贵族、平民、奴隶之异,压制既甚,故以欧人之慧,千年黑暗,不能进化。”可见,“匹夫”词已经成为平民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匹夫”还有独夫的意思,多指有勇无谋的人,含有轻蔑意味。如《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 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苏轼《留侯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匹夫之勇”一词直流传至今,还保留着原来的意义。
“匹夫”一词有多重意思,一是指平民中的男子,通常也泛指百姓。如《韩非子·有度》中说:“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意思是说处罚过错不能避开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奖赏不能遗漏平民百姓。这里“匹夫”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唐代 刘德仁的《长门怨》诗中说“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钗嫁匹夫。” 这里“匹夫”就是男子的意思。
第二个意思则是专指有勇无谋之人。 苏轼在 《留侯论》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那是说有勇无谋的莽夫受到侮辱,拔出武器就要与人决斗,这不是英勇。
第三层意思也是用于骂人。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用“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来骂王朗,最后竟将王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这里“匹夫”就是骂人的话,当然历史上的王朗可不是什么白发白须匹夫,“阿谀奉承”之辈,而是一位好官员。
在古代,“匹”是一个量词,四丈为一匹。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以前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时候,都是在商店买布来做衣裤,那时买布就说“来上二匹布,回去做几件衣服”,“匹”就是量词。既然是量词,跟匹夫又怎么扯上关系呢?原来,四丈为一匹,四丈的一半两丈为一端,二个一端为两,两就是一匹。两而成匹,就是每两匹布合在一起存放,具有相合的意思。夫妇两者是阴阳相合,因此古人就以匹夫、匹妇来称呼自己,久而久之匹夫、匹妇便成了古人普通人的代称,也常指身份低微的人。
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的“匹夫”一词,大多泛指平民百姓,如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说国家的兴盛灭亡,是每个普通百姓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古称匹夫,既如今的老百姓。其实古人视百姓为匹夫者,无非那些骄奢淫逸之辈,可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终也做粪土。倒是那些英俊之士,确呼出了:天下将相宁有种乎的声音。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些起于草莽,顺应民意,解民于倒悬的领袖,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毛泽东就是深获此道,他视百姓如水,虽居高而临下,有创国之伟功,却意识朴素,从而获得了百姓由衷的支持。
因此,我们虽位处卑下,被呼为匹夫,但若存为天下黎民之心,蓄解国家危厄之谋,也尽可不与肉食者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