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为何拖了将近一个半世纪才灭亡?

> 全部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为何拖了将近一个半世纪才灭亡?

1056人浏览更新于 2023-05-27 18:33:44
回答
共11个回答
2019-09-29 19:04
+关注

无疑,安史之乱是唐帝国衰败的转折点!但开元盛世鼎盛时期的唐朝如日中天,就算衰败了,也有一个日落西山的过程。否则之前搞出来的“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不就白瞎了吗。

1,军事上肃清反叛,威慑外敌,建立藩镇

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唐玄宗封郭子仪为御史大夫,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及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在唐军的收复下,另一叛将史思明投降。安史之乱后,河西、陇右一度没于吐蕃;安西、北庭被隔断交通,坚守四十余年后亦没于回纥。人口也从盛唐时的九百万户降低到五百万户,国力大损。 四方胡族侵攻,中枢权威不复,河朔地方实际割据,地方上那些包括那些平乱功臣、安史余部在内的骄兵悍将横行,这种情况下,初唐、盛唐时的中央集权体制已不合时宜,难以为继。因此推广藩镇制度,分权地方,广设节帅来共治天下。虽然有隐患,但在当时是适应情况的。也正是藩镇名将的累累战功,让唐朝得以打垮吐蕃,攻灭回纥,打残南诏。甚至实现了版图复兴,收复了除漠北、西域外全部失土,疆域甚至超过宋朝最强盛时期,而且这样的版图还维持了近半个世纪。

2.经济上税制改革,南方资源补充北方

“两税法”于公元780年正式颁布施行。它的出现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使古代赋税制度出现了“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的转变,同时也使封建国家对土地私有的控制原则逐渐向不干预或少干预转变。两税法”废除了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取消了按人口多少征税的制度,改为按家产和土地征税。这种以财产为计税依据的方法,一方面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起到了减税负的效果。同时,在“两税法”制度下,每年只在夏、秋两季收税,简化了手续,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也使唐朝当时的财政收入在较长时间内比较稳定,大大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和经济的恢复。同时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从北方开始向南方转移,南方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给依靠大运河向北方不断输送。靠着杨广留下来的运河体系,江淮一带成为唐的主要收入来源,直接起到输血救命的效果。

2019-09-22 09:29
+关注

大唐经历了大乱之后,它只是衰弱而已。大唐在巅峰时期,经济和军事上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平乱过后,已经没有可以和大唐抗衡的军事力量了。从此以后大唐只有内乱没有外忧。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别的势力肯定也在励精图治,誓指中原。而大唐在这100多年里相当于是吃老本,再无起色。

+关注

安史之乱后,大唐朝政混乱,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人口大量减少,而且此时藩镇割据形势已经形成,唐王朝危在旦夕。安史之乱平定时间为763年,但是,直到公元907年唐王朝才真正覆灭,这中间100多年唐朝真的一直都在衰退,没有一点东山再起的迹象吗?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遗留了很多问题,朝政混乱,,宦官干政等等,经过唐代宗、德宗、顺宗等治理下,局势开始好转,到唐宪宗即位后,更是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史书记载,宪宗嗣位之初,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飒慕不能释。他效法太宗、玄宗,力图中兴唐朝。唐朝在他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快速,百姓安居乐业,有力的削弱藩镇势力,重振大唐庙堂的威望,再现“大唐中兴”的盛况,史称“元和中兴”。

妖猫传剧照

只可惜,在唐宪宗取得一些成绩后,开始自满,变得骄奢,政治日渐衰败。之后又开始信佛,还想要长生不老,后来因为服用太多丹药导致身体恶化,最后暴毙而死。宪宗之后的穆宗、敬宗,皆是纵情声乐、奢侈荒淫之辈,不尽没有效仿太宗、玄宗的励精图治,反而沉迷声色,不理朝政。大唐又开始衰退。之后文宗、武宗即位,虽没有太宗、玄宗之才干,好在他们能勤勉政事,善于听取意见、知人善用,此时唐朝朝政平稳,社会经济繁华,史称“会昌中兴”。

唐武宗

到唐宣宗即位,他性格明察沉稳,用法无私,从谏如流,勤俭节约,爱民如子,百姓称其为“小太宗”。在他的治理下,庙堂清明,法度严明,平定安南,安定西陲。经济上升,百姓日渐富裕。史称“大中之治”。

宣宗

之后即位的君主一代不如一代,直到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唐王朝灭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并不是就完全衰败了,大唐中兴的盛况依然出现,只可惜后继无人,最后亡国。

2019-11-22 16:25
+关注

正确答案是:因为洛阳。

西安(长安)唐朝年间行政区划就属于吐蕃。并由吐蕃扶持唐广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长安)称帝。

西安(长安)关中地区唐朝年间就被吐蕃攻破,成为唐朝年间最大的笑话,“天子九逃,国都六失”。

因为不能“长治久安”,唐以后宋代“长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从未攻占拉萨,而吐蕃攻占了西安(长安)关中地区。

(那么就需要和亲。)

可怜的西安,周朝洛阳一不管你,你就被犬戎占领了;唐朝洛阳一不管你,你就被吐蕃占领了,最后还得靠洛阳出力收复西安。

西安关中被犬戎和吐蕃攻破,是由洛阳出力收复西安;洛阳被金兵蒙古攻破,西安关中举手投降,如入无人之境。

2021-01-23 15:37
+关注

因为安史之乱,是在盛唐顶峰期陡然出现的,并没具备改朝换代的条件。

第一,凡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除了元特殊点,没有超过七十年的,差不多三代人,也是古代正常人的寿命高限了,而超过这一年限,国祚就长了。

第二,到安史之乱,唐早过了百年,正统人心已经牢不不破了,哪是一次兵乱就能轻易终结的?

第三,当时天下总体还是承平,远未到民不聊生,百姓人心未乱,怎么能轻易就灭亡。

第四,毕竟安史之乱最终被平,李家皇族也安然无恙,虽然天下动荡,元气大伤,但通过换皇位达到了止损目的,民心尚可挽回。

第五,当时藩镇虽然成了问题,但所有拥兵权的地方势力,彼此顾忌,也变成了互相牵制,也没有再出挑的,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使得王朝仍有余晖。

所以,唐王朝经此乱,走上了下坡路,但正统这面旗,还能保证其短时间内仍有号召力,不是那么容易垮掉的。

直到往后中枢与皇权越来越弱,己然失控,天下再无宁日,才被民变与判乱击溃。

2019-09-22 08:46
+关注

各藩镇割据势力做大,中央集权权威不在,但谁也吃不掉谁,只能相互利用。

2019-11-22 15:24
+关注

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内部的军队已经糜烂,不堪大用,只能抽调戍边的军队回来救急。这等于是放弃外围保住内部。西北一支戍边部队从神策军(地名)出发前往中原参战,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出力不少,最后他们归陕州节制,由于神策军主帅和陕州节度使被调走,兵权最后落入了宦官鱼朝恩手里,发展成一支万人的军队。这支军队后来护驾有功被代宗编入禁军,成为唐朝最精锐的一股力量,有了这支军队,唐朝才能在安史之乱后延续了一百多年。

2019-11-22 14:52
+关注

第一个原因就是安禄山的实力并没有唐朝强,安史之乱最终没有完全击垮唐朝。安禄山起兵的口号是“讨杨国忠”,并没有把推翻唐朝统治的目的明确摆出来,这是打着为国分忧的幌子来造反的,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节度使都支持安禄山,还有不少节度使是站在皇帝这一方的。

后来发生马嵬驿兵变,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死,安禄山起兵的借口就没了,从道义上讲安禄山就败一成。李亨自立为帝后迅速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命令郭子仪与李光弼去平叛,安禄山的败亡只是迟早的事。

第二个原因是安史之乱并没有完全摧毁唐朝的经济。安史之乱影响的主要是北方地区,南方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而且南方富庶之地是完全掌握在唐朝的手里的,以南方的经济实力支撑唐朝平定战乱还是够的,加上后来继任的皇帝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也逐渐让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北方恢复了过来,整个个唐朝还能够顽强的走下去。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唐朝对军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在安史之乱前,节度使掌握着地方大权,导致地方和朝廷有很大矛盾,但是由于整个唐朝外部还有威胁,所以中央和地方能保持相对和平一致对外。

2019-10-01 12:13
+关注

感谢悟空的邀请!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事件,此后造成了各方势力的割据状态,藩镇林立。但是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又延续国祚150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唐朝在玄宗的统治之下,没有出现暴政,也没有什么民不聊生,百姓度日如年的情况出现,在开元年间,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有着“开元盛世”,当时的长安城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也是最多,当时唐朝的国力是世界第一。所以在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况下,安史之乱搞得百姓民不聊生,百姓还是心系大唐的,对于国家还是认可的,没有改朝换代的基础。所以在当时就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直到150年后,唐朝才灭亡。

其次就是唐朝曾在太宗的统治之下出现贞观之治,玄宗的开元盛世,唐朝的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很多部落都是甘愿俯首称臣的,在唐朝中后期也出现了三次中兴,国力强大一下子倾覆是非常难的。

还有就是安史之乱之后,造成藩镇林立的局面,虽然这些藩镇都是半独立的状态,但是谁也没有推翻唐朝的统治,统一全国的能力,况且当时的朝廷还是受到百姓拥护的。

最后就是虽然安史之乱动摇了唐朝的根基,但是没有从根本层次动摇到经济基础,依靠着江淮地区的贸易往来,唐王朝得以延续。而且唐朝在经过安史之乱后,统治者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安史之乱之后,各地节度使们都野心勃勃,当然为了能够得到民心,他们也是不敢贸然独立称王的,古人讲究师出有名。这就跟东汉末年割据状态是一个道理,时机不成熟,谁也不敢做这个出头鸟。唐朝安史之乱前后期,政治都是比较清明的,所以唐朝还是正统,百姓也是认可唐朝的统治的。

2019-10-01 12:13
+关注

感谢悟空的邀请!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事件,此后造成了各方势力的割据状态,藩镇林立。但是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又延续国祚150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唐朝在玄宗的统治之下,没有出现暴政,也没有什么民不聊生,百姓度日如年的情况出现,在开元年间,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有着“开元盛世”,当时的长安城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也是最多,当时唐朝的国力是世界第一。所以在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况下,安史之乱搞得百姓民不聊生,百姓还是心系大唐的,对于国家还是认可的,没有改朝换代的基础。所以在当时就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直到150年后,唐朝才灭亡。

其次就是唐朝曾在太宗的统治之下出现贞观之治,玄宗的开元盛世,唐朝的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很多部落都是甘愿俯首称臣的,在唐朝中后期也出现了三次中兴,国力强大一下子倾覆是非常难的。

还有就是安史之乱之后,造成藩镇林立的局面,虽然这些藩镇都是半独立的状态,但是谁也没有推翻唐朝的统治,统一全国的能力,况且当时的朝廷还是受到百姓拥护的。

最后就是虽然安史之乱动摇了唐朝的根基,但是没有从根本层次动摇到经济基础,依靠着江淮地区的贸易往来,唐王朝得以延续。而且唐朝在经过安史之乱后,统治者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安史之乱之后,各地节度使们都野心勃勃,当然为了能够得到民心,他们也是不敢贸然独立称王的,古人讲究师出有名。这就跟东汉末年割据状态是一个道理,时机不成熟,谁也不敢做这个出头鸟。唐朝安史之乱前后期,政治都是比较清明的,所以唐朝还是正统,百姓也是认可唐朝的统治的。

2021-01-25 07:40
+关注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安禄山拥兵过多,以及部分民族问题。

而王朝灭亡最重要的土地兼并在那时还不是主要矛盾。即唐朝统治的基础还在。

既然统治的基础还在,那为什么会灭亡?

查看全部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