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种植当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危害结果同样会给玉米带来减产,因而在管理上“勿因微小而不为”,预防工作还是不可忽视。
玉米感染粗缩病后,我们会明显的看到它的病害症状:植株矮化,病株基部粗短,节间缩短,矮化明显,仅为健康株高的1/3,有些甚止在1/5左右,叶色浓绿,宽短质硬,叶背主脉和侧脉上有蜡白色突起物,上部节间不能抽长,粗肿短缩,顶部叶片簇生。中后期观察:雄穗不能正常抽出,雌穗短、小,花丝少,发病重的植株不能抽穗,即使抽穗也不结籽粒,使玉米整体产量下降。
那么防治上,“玉米粗缩病最怕什么药”呢,其实说白了,玉米粗宿病是一种病毒病,当前也没有什么治疗的特效药物,病毒病“宜防难治”,即主要防治工作应放在预防上,况且,玉米粗缩病侵染的病毒,有环境中直接侵染的病毒,也有传病毒介体如灰飞虱、蚜虫等害虫传染的病毒,因此,同样是预防粗缩病,一种是直接施用药剂防治病毒,另一种是有针对性的施用灭杀灰飞虱、蚜虫等传播病毒的害虫,两种方法交替或药剂复配混用,都可抑制和降低病毒基数,缓解玉米粗缩病症状,但要从根本上治愈粗缩病,当前也无特效药。
故玉米粗缩病最怕的药还真不多,因为防治病毒病的药剂,在粗缩病发生以后,治疗方面的作用和效果都不太理想,前面说了,病毒病“宜防难治”,药剂防治,只可减轻症状,不能根治病害,所以,提前预防,病后控制,才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根本措施。
玉米粗缩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这些病毒有可能来自种子,也有自然环境病毒对玉米的侵染,还有传毒介体灰飞虱、蚜虫等对植株传播的病毒,还有因小麦、玉米套种或轮作,病毒的衔接侵染、毒源周年循环的侵染等,因此,在预防上,主要要从这几方面加强实施:
1,选抗病品种、用种衣剂拌种: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多抗性抗病品种,是防治病毒最经济、最好的防治方法。
在播种前,要采用种衣剂拌种,用于包衣的种衣衣,要含有内吸性强的杀菌剂、杀虫剂,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及病毒病。
特别是玉米植株从幼苗至10叶期内粗缩病的感病期,拌种包衣后的包衣种,能较好防治刺吸性害虫灰飞虱、蚜虫等传播病毒,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同时也可提高幼苗体质,增强对病毒、虫害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
2,及时清除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蚜虫生存环境,减少虫口基数,防止或降低病毒的传播:
玉米粗缩病病毒的传毒体主要是灰飞虱、蚜虫,大多在杂草中潜藏生存,后会迁移至玉米植株上刺吸汁液危害,除自身危害玉米植株外,还会把携带的病毒传染给玉米,引发病毒病发生,致使植株发生像粗缩病等不同类型的病毒病,造成植株生长畸形,产量降低,因此,及时清除玉米田内、地埂等处的杂草,可降低害虫基数,减少传毒介体,降低病害率。
3,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避免小麦和玉米套种、轮作,也是降低病毒减少粗缩病的重要措施:
小麦和玉米套种、轮作,危害小麦的灰飞虱、蚜虫等传病毒害虫,在防治小麦病虫喷药时,会转移至玉米植株上躲藏并危害,小麦收获后,又会就近移至玉米种植带,危害玉米并繁殖,形成了传病毒介体灰飞虱、蚜虫的侵染衔接和病毒源周年侵染的循环,这样更有利于灰飞虱、蚜虫,从小麦往玉米上迁移传毒,进而也使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会更大。因此,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尽量避免小麦和玉米不要轮作,更不要间作套种。
4,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病害:
肥料方面,避免单一施用化肥,增施氮磷钾复合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毒能力,减少病害。
适时灌水,病毒病在干旱季节蔓延快,可通过适时灌水,即能解决植株缺水问题,还可以破坏病毒生长环境,控制病毒基数,达到控制病毒蔓延的目的,减少粗缩病发病率。
5,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包括对病株防治和传毒介体灰飞虱、蚜虫的防治。
病株防治:病株药剂防治,只可减轻症状,而不能根治病害。在发现病株较早时,可用20%病毒A500倍液,或病毒K300倍液,或植病灵10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喷2~3次,可缓解症状。若发病较重时,应及时拔除病株,远离深埋。
虫害防治:在玉米苗期至10叶期内,应及时防治灰飞虱和蚜虫等传毒介体,防止其传播病毒,可用25%的吡虫啉,或50%的抗蚜威,15~20克兑水60公斤全田喷雾,可有效杀灭或预防灰飞虱、蚜虫的危害,减少数量,降低传播病毒,控制粗缩病发病率。
以上是@基层农人 对这一问题的全面看法及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供参考!谢谢!(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 ,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重点是预防。最好的化学防控措施就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虫剂进行种子处理。一旦发生,无药能挽救,只能控制蔓延。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的全生育期都可发病,一般在玉米5-6片叶时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玉米顶部叶片簇生,叶片短宽,厚硬,叶色浓绿。病株生长受到抑制, 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根系少,易拔出。染病较轻时雄穗发育不良,花粉少 ,雌穗短,花丝少,结籽也稀少;染病严重时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分支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结实或结籽极少。严重的年份粗缩病发病率可以达到 60-70% ,使玉米遭受极大损失。
1、选用适合当地的,相对较抗病的品种进行适期播种。
2、及时清除杂草,拔除病株,加强水肥管理,增加其抗病性。特别是增施有机肥或生物菌肥可以较好的增强玉米对玉米粗缩病的抵抗能力。
3、化学防治:首先进行玉米种包衣或拌种,甚至可以采取播前进行吡虫啉二次拌种,可以有效的防治灰飞虱的危害,减轻传播,同时在玉米三叶期及时用合适药剂进行喷雾。
玉米粗缩病其实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2004年、2005年就曾严重发生,尤其是2004年发生较重。及时防治该病十分关键,可以采取使用杀菌剂等方法来应对。
发病规律:该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密度、前茬作物、播种期、栽培品种关系密切。灰飞虱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的有效介体,田间灰飞虱存量高低直接关系到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程度,小麦是灰飞虱的主要寄主,种植面积大,5月下旬后,随着小麦成熟收获,灰飞虱迁出麦田,进入玉米等夏播作物田取食为害,此时如遇玉米敏感期(10叶前),则传播病毒病。因此豌豆、大蒜、大麦、油菜茬玉米,由于播期较早(在5月中下旬),往往发病重;麦茬玉米播期较晚(在6月上中旬),敏感期与灰飞虱发生盛期错开,发病较轻;玉米不同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耐病性不同,登海3号、先玉335、鲁单50、中玉4号、苏玉9号等品种对该病有一定耐病性,发病较轻。
防治策略:由于灰飞虱在玉米上活动性较强,加上缺乏抗病品种,因此,在防治上要采取以调整播期、种植耐病品种等农业措施为主,同时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抓好玉米种药剂拌种、玉米苗期灰飞虱防治,控制灰飞虱数量,减少传毒危害。
防治措施:调整玉米播种期,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期——玉米苗期至10叶期是易感病阶段,可以扩种春玉米和夏玉米,不种半夏玉米,使玉米易感病的敏感期与灰飞虱的传毒期错开;对于豌豆茬、大蒜茬、大麦茬、油菜茬玉米,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情况下,可以推迟到麦收后播种;种植耐病品种——可推广种植登海3号、先玉335、鲁单50、中玉4号等耐病品种;药剂拌种——播种前用玉米种衣剂17号按药种比例1:50包衣或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起到治虫防病的作用;苗期防治——抓住玉米苗期灰飞虱传毒的关键时期,在玉米6叶前选用10%吡虫啉粉剂10克/亩或3%啶虫脒乳油1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灰飞虱,同时配以1.5%植病灵Ⅱ、20%病毒A等植物病毒钝化剂混合喷雾;结合间苗、定苗去除弱苗病株。
玉米粗缩病最怕什么药?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都能感染发病,但尤以苗期受侵染发病为害严重。1—2片叶时就开始发病,4—5片叶时最易感染,10片叶后抗病能力增强。染病苗子叶片短而厚,背面的叶脉上有腊白色突起,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粗肿,叶片簇生,导致植株矮化,没有正常植株的一半高,多数不能结穗。至中期发病的植株稍微高点,果穗瘦小畸形,结籽少,雄穗粗短,分枝少。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灰飞虱的发生有密切关系,5月底6月初,是麦田灰飞虱一代成虫盛发期,此时也是套种玉米发病敏感期,6月中旬灰飞虱密度下降,所以麦收后直播的玉米就发病轻。
防治玉米粗缩病,最主要的是要控制灰飞虱的发生。
种子包衣,种衣剂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屏障,不但能防治地下病虫害,药剂也能被出土玉米苗吸收,可有效防治灰飞虱对玉米幼苗的侵害。
在小麦收获前就开始防治,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喷雾,尽量将灰飞虱消灭在迁移前。麦收后用10%吡虫啉3000倍液或20%扑虱灵1000倍液喷雾;也可以用20%灭扫利2000倍液或40%久效磷1000倍液喷雾,以彻底消灭灰飞虱。
在玉米6—7片叶时,用1.5%植病灵800倍液或每亩用5%菌毒清100毫克喷雾,也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俗称“小矮子玉米”“座坡”,也被称为“玉米癌症”,它主要是由带病毒的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那么玉米粗缩病有哪些症状?怎样防治?打什么药?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一般可造成20%~30%的减产,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收。
预计今年玉米粗缩病将袭来,您提前做好防治准备了吗?
粗缩病玉米有哪些症状表现?
1、病株生长受到抑制,平均身高却只有几十厘米,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
2、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从土中拔起。
3、病株光长叶子不拔节,叶片密集丛生,又短又尖。
4、叶片上原本清晰平滑的叶脉也会变得断断续续、杂乱无章。随着病情发展,植株的叶背、叶鞘上的叶脉还会出现明显的条状突起。
5、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者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灰飞虱若虫或成虫在地边杂草下和田内麦苗下等处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
玉米粗缩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靠近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玉米发病也重,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视情况不种春玉米
近几年,正处玉米粗缩病流行年份,若改革耕作制度,不种春玉米,改种其他农作物,切断毒源传播途径,可促使该病及早消退。
2、选用抗病品种
这是解决玉米粗缩病危害最经济且有效的途径,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
3、调整玉米播期
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5月上中旬播种的玉米,出苗后正赶上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再者玉米的3-5叶期易感病,因此发病率最高。
所以,调整播期可使苗期避开传毒高峰期,减轻发病程度。应因地制宜,实行春玉米适期早播、覆膜早播,夏玉米适期晚播的方法,重病区尽量减少种植面积。
4、清除杂草
田间、地头、沟边等处的禾本科杂草是灰飞虱传毒的中间寄主。在玉米出苗前,清理田边、路边及沟内杂草,减少中间寄主,可防止灰飞虱在玉米出苗后迁移到玉米上为害,从而压低毒源。
5、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苗期要加强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发现感病植株及早拔除。同时及时浇水,防治干旱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要抓4个关键时期,选择低毒高效农药,统防统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玉米播种期使用含有内吸性杀虫剂的种衣剂或玉米拌种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以达到驱避灰飞虱的目的,同时对种子带毒也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2)小麦灌浆初期,正值防治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的关键时期,此时,及时把握灰飞虱的发展动态,针对低龄若虫高峰期集中统一用药,采用吡虫啉(10克/亩)或扑虱灵(50克/亩)等具有内吸性的农药,对麦田及路边、沟内未清除的杂草喷雾处理,喷药时注意用足水量,喷匀喷透保证治虫效果。
(3)小麦成熟期由于灰飞虱有趋嫩绿性,5月底6月初,小麦成熟后,一代灰飞虱成虫由麦田大量向周边春玉米田迁飞,转移为害春玉米苗,此时的3-5片叶的玉米苗正值感病敏感期。因此必须把握好时机,在灰飞虱迁飞初期,在玉米田用药,每亩用扑虱灵(50克)或用吡虫啉(20-30克)与病毒A(50克)混合兑水喷雾,隔3-5天一次,连喷3-4次,对该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4)感病初期可选用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毫升,加入玉米专用液肥混合后喷施,可有效控制发病。抗病毒制剂的使用一定要突出个“早”字,过了玉米的5叶期,其控制和治疗效果就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