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无线登录
视野无线

怎么看待明朝灭亡与天气的关系?

> 全部

怎么看待明朝灭亡与天气的关系?

1050人浏览更新于 2023-06-01 16:44:38
回答
共7个回答
2019-03-26 13:31
+关注

天灾人祸代代有,没有哪一个朝代或哪一国能避免,所以天灾虽然是国家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但是只有天灾与国政产生重大关联时,才会导致亡国。

一国的存亡不会亡于天灾,而是亡于内政。明朝显然是亡于内政。个人理由:

1,明朝实施的是内阁制,内阁掌控国权,一方面能在君王不得力时,维系国家的框架稳定。另一方面内阁制容易造成党争,一旦君王不太作为,就极容易造成朝廷因党争而怠政。

明朝万历帝三十二年不上朝,朝廷内部党争严重,朝廷因内阁制的制度特点,还能正常维系,但是应对重大变故的能力却不足。这也是天灾导致民变,放任建州女真崛起的根本原因。

2,明朝多代天子,都不太关心朝政,对大明的未来没有规划,完全甩锅给内阁。内阁群贤毕竟只是臣,不能僭越,不敢指点江山,无法对大明的未来作长远的整体规划。如此一来,也就无法对国家重大灾祸制定预防预案,因此面对国家突发问题只能被动应对,而且由于准备严重不足,应对的效果也是十分糟糕。例如由明朝内阁制演进而来的现代西方行政体系,应对天灾人祸就效率比较低下。例如美国政府应对飓风丶水灾就不怎么得力,日本政府应对福岛灾祸就表现不佳。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有一得必有一失。

3,明朝实行科举制,大臣们与天子读的都是圣贤书。文才有余,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造成很多对内对外政策的处置方式不妥当,对突发灾祸的应对能力也很差。

综上所述可能看出明朝灭亡有多方面的原因,天灾只是在关键的时机,打中了明朝的短板,给了明朝沉重一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天灾只是压死骆驼的一根稻早而已。

2019-03-27 11:16
+关注

崇祯十三年,河南大旱。据史书上说,是数百年不遇之大旱,而且还不是旱一年,连续三年。 河南的景象书上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别说无鸡鸣了,蝲蝲蛄都给挖出来吃了。当时的百姓已经不能用贫穷来形容了。再穷,有一样东西还是必须要有的——税。

国家不征税就没钱打李自成,没钱防着皇太极。所以,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税。

怎样才能不用缴税呢?有两种选择,一是死翘翘了;二是跟着闯王干革命。于是,接下来就是那句著名的口号: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在那个该死的年月,百姓想不造反真的很难。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在河南毫不费力就招募了十几万人,用了两年时间占领河南全境。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与汪乔年。一年后,农民军进入陕西,击败孙传庭部占领西安。在关内,明军就此再无还手之力。

而此时,能够阻止李自成前进步伐的部队只有驻守山海关的关宁铁骑。这只部队很想入关勤王,可他们离不开,因为皇太极也想跟着去。

崇祯时期的明王朝就是这样,按起葫芦瓢又起,没办法。

可以肯定的说,皇太极的到来事先并没有跟李自成约好,他之所以来是真的没办法。因为,那年的冬天真是太冷了。


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的每一次入侵都与天气有关。道理很简单,这些民族大多都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就是牛羊与狩猎,可如果北方地区的冬天太过于寒冷,牛羊也是无法生存。生活既然无法得到保障,他们只能南侵。北宋时期如此,南北朝时期也是如此。而历史上气温最低的时期,就发生在崇祯年间。

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就这样在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关门歇业了。

小冰河期与历史上仅有的几年大旱竟然发生在同一时期,太巧了。

李自成出兵前发出一道榜文说的真好,一共八个字: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2019-03-26 16:14
+关注

明朝末年几十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导致很多老百姓没饭吃,造成大的社会动荡,农民起义频繁爆发。明朝的灭亡是天灾加人祸才导致的灭亡,不是某一个原因就导致了明朝灭亡。 国外学者专家认为小冰河时期的天气导致了明朝灭亡。(小冰河时期图)

明朝小冰河时期造成的危害。

明朝末年极端天气表现为,夏天极度干旱和水涝并存,冬天时极度寒冷,据记载。广东地区冬天大雪纷飞,出现暴雪的频率非常多。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小冰河时期:第一次小冰河时期是商朝到西周初年;第二次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到西晋、第三次唐末、五代十国到北宋初年;第四次是明末清初。前三次的社会动乱导致人口锐减,据统计达到了五分之四,而明末时期的人口减少了一半左右,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美洲的土豆、玉米和地瓜这些耐旱作物的引入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打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明朝末年天灾引起的动乱主要是农民起义军,这个时间段不是一年两年的农民饥荒而是长达几十年,起义此起披伏,根本镇压不下。此外,北方少数民族也因为食物问题而南下。

明朝灭亡的几个原因。

明朝开国200年后,和其他大统一王朝进入暮年,明帝国的好多弊端开始显现出来。

一、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赋税负担沉重。明朝中后期以后,土地的兼并非常严重,大大小小的官僚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占为己有,耕作良好的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大地主手中,普通百姓耕作几亩薄田或者租种别人的土地。由于有官僚大地主掌握了土地,想尽各种办法逃税,政府的赋税负担大都分摊到普通百姓身上了。小冰河时期的到来,粮食大规模减产,地主不管这些,租地就要交租子,农民也只能忍饥挨饿,一年两年还可以挺过来,时间长了那就要饿死了。摆在老百姓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饿死,要么起义,起义还能博得一线生机,这是老百姓的共识。(农民耕作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火星就导致起义爆发。

二、长期持续战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会拖垮一个处于鼎盛时期的王朝,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衰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上个世纪打了八年的两伊战争,原来两个国家人均收入世界排名前十,战争后两个国家负债累累。明朝面对后金的崛起,同时内部农民起义频发,战争的钱从哪里来,还是从百姓手里征税。明朝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没有起义的好多地区的农民也成了农民起义军潜在补充对象。

三、明朝政治制度导致宦官专权,党争不断。朱元璋时期废除宰相制度,改用内阁制度,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代之而起的是内阁制度,也就是群相制,为了担心内阁的权利过大,与皇权产生争夺,皇帝只好利用宦官牵制内阁。到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内阁和皇帝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官僚体系中党派林立,纷争不断,有时集体抵制朝廷的政策。(崇祯皇帝剧照)

政府官员眼中只有钱,崇祯皇帝的周皇后为了让百官捐款,自掏腰包5000两白银,让自己的父亲周奎(非常吝啬)带头款款,这位爷居然只捐了3000两,剩下的自己收了。李自成打进北京后,为了保命交了300万两白银和全部财产才保住了命。连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崇祯皇帝继位后虽然殚精竭虑,无奈手中是一把的烂牌,回天泛术了。

2019-03-26 16:58
+关注

我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天灾人祸兼而有之。

先说人祸吧。

一,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社会贫富严重不均,阶级矛盾尖锐。政府虽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税收改革一条鞭法,但成效不大。

二,政治体制存在弊端。皇权削弱,明政府采取内阁制,避免了宰相专权,但容易形成党锢之争,行政效率低下。再加上明政府官员待遇低下,容易造成各级官怠政情绪和贪污行为。

三,缺乏明君,皇帝不作为。明朝皇帝中后期普遍不理朝政。国家机器得不到维护和保养,怠速运转。

再说天灾吧。

一,内因明末小冰河期,天气异常寒冷,农作物长势不好,常年歉收。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导致了内部低层民众对政府不满,爆发农民起义。

二,寒冷的天气导致我国东北地区人类生存条件恶化,生活在这里的女真族为了生存被逼向南扩张。

总之,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缺乏明君良将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2019-03-26 23:39
+关注

明朝时期自然和天气灾害确实较多,然而将明朝灭亡归结到这方面显然过于偏颇!还是要从宏观的历史观来看待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

封建的制度,封建的社会关系,这才是灭亡的根本!难道没有天气灾害就不会灭亡了吗?难道历史上其他王朝的灭亡都跟天气有关吗?答案是否定的!

天气和自然灾害只是更进一步激化了明朝的社会矛盾,加速了明朝灭亡的进程而已!

2019-03-26 13:57
+关注

谢邀

个人觉得明朝的灭亡跟天气没什么关系。

历朝历代都有灭亡,灭亡的本质无非是政府的无能,天灾人祸得不到根治,民不聊生,所以才会灭亡,接下来再看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清兵南下,明朝根本没办法抵抗,节节败退,加上没有人能打败清兵,各路朝廷大员,纷纷投靠,明朝政府有心无力,不足以平外敌,外患除不了,内忧更严重。

内部原因: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各路民间武装纷纷支援,一路成为燎原之势,明朝政府内忧外患,难以抵挡,故此灭亡。

根本原因,明朝内部体制臃肿,皇帝视听闭塞,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还在做自己的天子美梦。

经济原因: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扼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得资本阶级怨恨十足,对社会充满了不满。

2019-03-26 13:47
+关注

关系肯定是有的,因为气候原因,庄家就很难丰收,要么旱,要么涝。以至于老百姓吃不饱肚子,进而起义暴动。我认为只要原因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空前强大,满清入关,明政府节节败退,故而灭亡。

查看全部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