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不一定年轻时年轻时学数理化,年老学古诗词,相对来说,数理化比古诗词用处大,也比古诗词难学,所以趁年轻时脑瓜好使多学点数理化知识,以后搞科学技术必用的。相反,到老年时,脑瓜已经长锈,记忆力退化,再学数理化那就更难了,这时候需要休闲娱乐,养心怡性,正好,学点古诗词,陶冶一下情操挺好。当然,人老了,不管做什么,都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修心养性为主,身体健康为第一要务。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口号如果只是强调数理化的重要性的话,似也不必强求其贴切无误。对一个既有例证实,也有例证伪的口号,有人将其作为自己的从业指南和励志箴言,本无可厚非,更无可指摘。但是,如果将此作为一项政策、尤其是涉及到教育、科技以及社会等公共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则难免会产生偏狭的效果。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历史昭示人们,“学好数理化”,既不是“走遍天下”的必要条件,也非其充分条件。至于“不怕”与否,则与每个人的认知与感受相关,其实也与是否“学好数理化”无关。
数理化无疑是重要的,这个重要性确实是天下皆然,中国尤然,不需多论。那些非汉字表达的数学、物理和化学中的定理、公式和反应式一传入中国,就从来没能成为中国人“学好”的障碍——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在竞赛里。但是,事实证明,“学好数理化”之后,方知只“学好数理化”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行不通的。恢复高考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想“学好数理化”而不能以及中国基础研究薄弱的真正原因,显然不在数理化“学好”与否。人们周知的最新事例,就是没学数理化的人,一样能搞出水氢发动机;而学了数理化的人,也一样不知道水氢发动机为何物。要“走遍天下都不怕”,非“学好数理化”那么简单。
数理化的工具性一面,与一技在手、吃喝不愁的实用生存信条有相通之处。这也许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得以流行的社会心理因素。数理化,作为认识世界的工具,虽然不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却是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没有“学好数理化”,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是万万不能的;而“学好数理化”,却并非一定就可实现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外科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启示人们,“学好数理化”固然重要,学好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也同样重要,并且越是在“学好数理化”的情况下,学好文史哲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就越是更加重要。
1、学会鉴赏古诗词不但能提高情操、完善人格,同时也是古诗词创作的必经之路
欣赏古诗词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这一点无论学员作为一个古诗词的创作者还是普通的鉴赏者都是可以感受到的。特别是作为创作者,首先必须要学会欣赏诗词的美,感受到诗词的美,才可以创作出美的诗词。在当前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每个人很容易被各种欲望和世俗所填满,被各种烦心和烦事所困,若是能静下心来读几首古诗词,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它可使你将心情沉淀下来归于平静的,使你身居闹市而不觉车马之喧;可以回归自然悠然而见南;可以随着诗词游览天下名川胜地、领略塞外风光,你可以感觉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聆听夏天的清风半夜鸣蝉;领略秋天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欣赏冬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学会鉴赏诗词,你可以穿越千年的唐宋,与古代的文人墨客进行心灵的交流,感受他们内心的欢喜悲忧,读到百态人生,可以览尽世间阴晴冷暖,从而用心去感受生活,提高自己的情操,完善自己的人格。
2、多读诗词对你的文学素养和诗词的创作基本功提高均有很大的益处
大家都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它出自清代孙洙编辑的《唐诗三百首》序言中。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自己作诗也会吟诵诗歌。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古人的智慧,体会作者的内在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吟诵诗词。有了丰富的积累,欲于表达之情自会油然而升。
年青学数理化,年老学古诗词有道理。我记得上个世界八、九十年代,在《辽宁青年》半月刊上有一篇文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为此杂志还引导读者,进行了大讨论,赞扬者居多。
现在文明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受益于当代高科技成果,而当代高科技的基础,都离不开数理化。大到卫星、火箭和宇宙飞船,小到手中一部手机,都与数理化息息相关。年轻人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只有年轻人学好数理化,世界科技文明才能飞速发展,人们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走向未知的领域。
如果年青人光学古诗词,不可否认会出现很多优秀的诗人、词人。一首诗可以让人心悦,但是它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毫无作用,社会永远是那个社会,农耕文明不会迈入工业文明,人们也享受不到科技的成果。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老年人岁数大了,精力有限,再让他们学习数理化是勉为其难。从几十年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学习学习古诗词,陶冶陶冶情操,不是又增添了文化乐趣吗?安享晚年,而又老有所学,既是文明的进步,又发展了诗词文化传统,何乐而不为?
青年人学数理化,老年人学古诗词,物质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就是一个美好的明天。
年轻时学数理化,为的是学点安身立命的本事。
老年时读古诗词是打发夕阳时光,也是回忆加怀旧。
夕阳无限好,老人就要回味走过的一生。
读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自已也觉得来日不多,日薄西山了!
我今年76,大学本科学化工,高工。年青时真是一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工作中做出一些成绩,得到过部省市的奖励荣誉。自己觉得没辜负党和政府的十七年的培养。
如今老了,对唐诗比较感兴趣,其实高中时还是语文课代表。特别喜欢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喜欢旅游,寄情于山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修身养性,安度晚年。我不好凑热闹,也不善交谈,更不会妄议时政。学点古诗词,独得其乐。
应该多元化差异化,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学习,不要搞什么都学,跟风,老年人其实应该更轻松的享受晚年生活,学习是次要的,学习阶段主要还是在中青年的年龄。老年人就少折腾,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比学什么都强。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年青人主要是工作,而要工作就得有一定的技术技能,而数理化知识是学习技术和技能必须具备的知识 ,否则你就学不好技术和技能,而老年人休闲时间多,容易空虚,学习古诗词可以让老年人的心情充实起来,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让老年人的心理更健康,所以老年人要多学古诗词。
相对而言
年轻时学数理化,是为了饭碗;年老了,没有生活压力,学点古诗词提高一点文学素养,用以打发余下的时光,是不错的选择。其实呢,这是兴趣问题,年轻时学数理化的同时,再记一点古诗词,感觉不到增加什么负担。没有兴趣,即使老了有充裕的时间,也是学不进,记不住的。以本人为例,自己一点少得可怜的古文和古诗词知识,都是年轻时学的,老了想提高一点,感觉非常难,记不住。所以,在下奉劝年轻朋友,在学好主业的同时,不妨根据自己的兴趣兼修一点“副业”,反正艺多不压身。别指望到老了再去恶补,因为到那时你根本记不住。大家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