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不是不承认夏朝,而是到目前还没找到夏朝。都城遗址在哪里?有没有形成国家形态,夏朝文字是什么样?同甲骨文有没有演化关系?能否根据文字记载,推演出纪事年表。。。等等等等,这些都通过考古证实了,才真正把我们的文明史继续前推。而目前的情况是,即使被认为最可能的“二里头遗址”,也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连考古队长许宏,也反对存在定论:“二里头有可能是夏,极有可能、最有可能是夏。但你要说它已可以肯定是夏,那我是坚决不能同意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排除任何假说所代表的可能性。在学理上我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因为这句话,许队长受到了N多N多的谩骂。现在很奇怪,科学似乎成了为某种利益服务的工具,不是我想象的东西,那你就一定是反动的可恨的数典忘祖的。特别是网络上,一大群极端的病态般的民族主义历史观,没有丝毫科学的态度。
1、古文明的认定是有条件的:城市、文字、国家(一说是青铜器)。如果随便发掘出一个遗址都认定为古文明的话,那世界上的古文明多如牛毛了,两河流域、东非埃及伊朗一铲子下去,都是遗址!目前联合国教科文认定的全世界遗址都有800多处,都是古文明的话,咱眼里的5000年华夏文明还值几个钱?
2、考古是科学,没有谁不认可华夏文明,拿出过硬的证据链就行。以前西方也不认商朝,后来“殷墟”出土了甲骨文,不也认了吗?中国古文明的硬伤,在文字,目前发掘的最早文字是殷墟的甲骨文,再往前,无论发掘了多少遗址,至今都没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所以即使是最自信的史学家,包括官方,都只是叫“XXX文化”而不是“xxx文明”,比如良渚、仰韶、红山、河姆渡文化等等。
3、中国考古的路走偏了:总认为中原才是正统,所以总在黄河边上挖啊挖,其他地方挖出来的不算。比如著名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迄今4600年前,可以轻松地将中国古文明推到5000年附近,而且出土的文物,比同时期的中原青铜器不知先进多少倍,可就是不愿意去重视,目前三星堆也只发掘了十分之一不到。三星堆的症结也是没出土文字,但是还没挖完啊,要是继续挖下去呢?谁敢说一定不会出现文字?!也许是不敢挖了吧,震撼太大。
4、目前考古学家的口风,已在慢慢改变,以前都说中国文明单一起源,现在变成了吸收融合的多地起源。说白了,是被现在挖出的东西,吓尿了。。。目前出土的遗址,长江流域明显比黄河流域更高一个档次,文物更先进历史更悠久,四川三星堆—湖北石家河(三星堆的山寨版)—安徽凌家滩—江浙河姆渡(良渚)。
5、关于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以前都是猜想是假说,直到出现了“核弹”—分子人类学。人类起源于东非,目前已被分子人类学证实了,全世界的人类无论种族无论肤色,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夏娃亚当是西方说法,换成线粒体女娲和Y染色体伏羲,是一样的道理。这很不可思议,但就是事实。达尔文的进化论,不是胡说八道,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很多人对进化理解为一种必然,比如问现在的猴子怎么没变成人?其实进化是一种偶然,漫长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就进化了,有进步的进化也有退步的进化,“退步的进化”被淘汰了而已。
6、关于迁徙,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呀,现在这么先进,去一趟埃及还要很久呢,古人怎么能满世界跑?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和决心,人类的迁徙动辄数百上千年,不是我们理解的几天一个月,远古人类没有国家疆域的限制,又不需要护照签证是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农耕文明之前,这里食物吃没了,种族搬迁去另一个地方,这是很正常的事,候鸟动辄迁徙几千公里,一只东北虎活动范围就达近千平方公里呢。而且6000年前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马车,重物迁移成了可能。
7、“北京人、元媒人”哪里去了?消亡或被我们的祖先消灭了,以前的教科书上,“北京人是中国人的祖先”,现在早改啦,所以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的认识和历史也是改变的,夏朝谁也不能否定没有,从科学上,找到了就有了,没找到之前,没必要理直气壮;从情感上,我认为一定有,这也没有关系,但没必要做学术上的争论。
8、网络一谈起西方,什么“阴谋论”“造假论”就来了,这是一种自卑、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即使我们比别人迟,甚至是外来的文明,那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有啥自卑的?历史悠久的就一定好吗?放眼全世界,历史悠久的现在哪一个不被埋在了地底下,除了中国?18xx年西方掀起两河和埃及考古热潮,几百年前就开始造假,而且是系统性造假,不光是成系统的文字、地下埋的遗址,还有地面上上百座金字塔,多脑残的人才会相信这是造假。。。再说了,西方要造假,直接在古希腊的基础上造假多好,跑到两河去造假干毛啊,两河也不是西方是不是。阴谋论更没道理了,几百年前西方就开始系统性针对中国了,我们好大的脸哇!
9、“西方将神话当历史”。这更是一句谎言了,没哪个西方国家或史学家将《圣经》《荷马史诗》当历史,反而一开始都当做是神话。一直到特洛伊城的出土,才发现荷马史诗中的某些记载是真实存在的。这跟中国的《山海经》类似,山海经的某些记载,照样被考古证实了,比如著名的扶桑树,在三星堆里。甚至以前连西方人都不知道自己眼皮底下还有一个古希腊文明,古希腊被发掘,还是从两河和埃及出土的文字中被发现,然后跑回先希腊去挖的。
10、考古是要讲证据的,再怎么鄙视古希腊文明,人家也出土了文字,线性文字也是字啊,5000多篇的线性文字。而7000年前的苏美尔文字,更是出土了上几十万片之多,而且根据其文字记载,整理出了纪事王表。夏朝存在与否,终究还是的靠考古发掘,历史的长短并不会决定国家的盛衰,否则美帝早完蛋了。。。我们既没必要妄自菲薄,也没必要目中无人。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纳闷了,从小到大我们都以“华夏儿女”自称,并引以为豪。
从小就背诵朝代是:“夏、商、秦.......”现在居然有这样的说法,一个朝代平白无古给说没了?
原因是至今都没有找到可以支撑夏朝存在的确凿考古证据。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899年清末出土的商代甲骨文卜辞中也没有提及夏朝之事,甚至连“夏”这个字都没有出现过。
而出土的二里头文化又不能确切证明是夏朝的,这就使得夏朝只能存疑,既不能证伪,也不能证实。
实物没有被文字所记录,或者有文字记录的东西找不到相关实物,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即便是昨天发生的案件,要同时找到目击者(证言)和实物证据相合尚且不容易,更何况相隔几千年的古代。
从小到大我知道的夏朝是这样子的: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
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古代文献,记录了五帝的传说,及第一个朝代“夏”,是由大禹和他儿子启所建立的。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这二里头文化以及更早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毫无疑问都是中华文明的正源,就像许宏先生说的一样“肇始于二里头文化。
以祖先崇拜为内核,重王权而把宗教置于适当位置的中原礼乐文明……在严酷的社会竞争和人与自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华夏文明的主体”。
在考古界与历史学界,国内外学者都有很多学术研究和说法。国内学者普通认为二里头文化接近于夏。国外学者没有证据就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说来说去,所有的说法都源自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
以考古界的角度,要确认一个王朝的存在,不能简单凭借后世史书的记录,必须有客观的物质存在,即文物和遗迹发现。
其中最重要的是该时代的文字。
也有可能是周文化呢?也就是说他们也不能确定这是夏文化遗迹。
这就象现在的人要用身份证才能证明自己是谁是一个道理。
没有身份证的人我们总不能认为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吧。
或者明明是张三,就因为没有身份证就认定是李四呢。
同理,明明的夏时代的文物,就因为没有文字证明,就认为不是,虽然遗迹就放在那里,也不能断定就是夏文化,或是周文化。
但不能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虽然说这个考古学是个非常严谨的问题,但没有发现,或者找不到文字证明,就不能说史料记载是杜撰的。
那为什么别的朝代出土文物都与史料记载是吻合的呢?
偏偏要杜撰出一个夏朝呢?按常理这是讲不通的。
相信《史记》的记载还是有据可寻的,不是凭空多出一个朝代的。
再说,夏距今都不五千年了,地壳运动都不知多少回了,要找出这么久远的年代物证、文字证明那真的是大海捞针。
从二里头开始考古到现在几十年间,发掘面积还不到十分之一,大量的文物和遗址仍然深埋地下。
我国的各种古文献和民间传说中,夏朝的记载并不少见。
夏朝存在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虚构的可能性。相信,随着新的考古文物的出现,会还夏朝一个确定的说法。
按照王国维先生的“两重证据法”,出土文物要和传世文献印证,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夏朝是文献记载很充足了,然而都是来自周代以后,不要说没有夏代的文献,就连商代的甲骨文都没有记载夏朝。而出土文物并没有夏朝记载,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尽管从时间地点以及文明形态看,都与文献记载的夏朝极大吻合,然而就是欠缺最关键的文字证据,所以不能证明它自己的身份。
如果我们因此认为二里头就是夏朝,其实是个非常危险的结论。如果这样就能证明夏朝存在的话,那么是不是文献中记载的三皇五帝,只要有考古发现有些相似就能对应呢?这当然不是严谨的历史研究法。
另外,请大家警惕这个问题下“山海经解密小七”这个用户,此人口口声声说夏朝存在,但是在一些回答中,利用乾坤大挪移大法把夏朝移到了埃及!尽管我们认为夏朝没有被考古证实,但是最大的可能性还是二里头文化遗址,毕竟和文献中的相似度是比较高的。而不像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把夏朝移到埃及去。这些人抱着什么心理就不用多说了吧。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中华文明,中华文化遗存下来的文山诗海、古书典籍以及考古, 较完整记载着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发展史,但在世界史学界,因为未在国内找到夏朝的遗址,却被西方文明界定标准以所谓学术的“科学、严谨”割裂,“中华文明三千年,夏朝不被承认存在”,恐怕不仅仅是考古的事情,应该另有深层次的原因和目的。
一、西方文明界定标准,本身存在逻辑问题!文明是人类文化动态发展的表现形式,相对有原始、初级、中级、高级和上古、远古、古代、近代、近现代、现代之分,不同阶段文明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用其中的一个阶段文明的表现形式来否定其他阶段文明,显然极端错误。一是作为文明标准界定内容“青铜器”、“城市”,衡量的仅是文明进步程度,体现的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用进步程度或其中的一个阶段文明定义文明发展史,显然如盲人摸象逻辑不对。 二是既有“青铜器、城市”说,同样也会有“枪炮、坦克、核武器”说,“蒸汽机、轮船、飞机”说,等等,如此云云,作为科学、严谨的“学术”同一标准定义会产生多种假说,否定之否定实不可取。 三是请问西方及其追随者,若以中国五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算盘为文明标准,西方的文明又在哪里呢!
二、西方文明界定标准,表面上看是“学术”问题,实际上,是学术科学的桎梏,是“学术”的滥用之殇,是对科学的亵渎。中华文化遗存下来的文山诗海、古书典籍, 对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发展史都存在着较为完整的记载,这也是全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和辉煌。本来作为学术,用于正本清源,还原历史客观存在,让后人“学史目明”、“知史而进”,但“西方文明界定标准”显然失去了这个作用,剩下的仅是“有”或“无”的争吵。西方对人类文明研究最早有二百多年历史形成的固化思维,维护着在世界史学界的绝对支配权、控制权,而我们真正进行才多少年,不得以只能按照西方“逻辑”探究中华文明⋯⋯可悲! 中华文明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嘛需要外国人的指指点点,今非昔比,我们迫切需要制定自己的逻辑标准来探究中华文明。
三、西方文明界定标准,是“文化侵略”的一种手段。西方对人类文明研究最早,在200多年来共产生过160多种文明认知,最初认知具有普世性,即文明是文化的的留存或表现形式。之所以其中一种俱有“青铜、城市、文字”关键词的文明认知成为西方文明界定标准,是西方列强们急需对外扩张而需要的文化辅助手段,目的是削弱其他民族文化自信,让其他民族在信奉崇拜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自己民族文化或被同化或被演变,从而受制于西方,以期从中获取更多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世界史学界用西方文明标准制衡中华文明的探究,很明显不能不说背后另有隐情,一是牢牢控制与掌控此领域“话语主导权”,体现的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同化全世界的强烈欲望和要求,极力向全世界推销西方理念,得胜于东西方政治意识文化形态碰撞与较量,以期永远霸权世界。二是从西方殖民历史到围堵中华如贸易战等所作所为,不难看出,西化东方即中华文明,一直是西方的终极目标,不承认夏朝是当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全面围堵、演变中华文化战略组成部分的一个内容。
纵观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起始于三万至二十万年前的“有巢氏筑屋文明”,历经12000年到三万年前的遂人氏“钻木取火、上观辰星的农耕文明”,伏羲时期,中华民族更是创造了“治极大九洲时代”,远播人类文明到全球。从神农氏到夏朝,中华文明处于“中九洲时代”,仍然函盖几乎整个欧亚大陆,包括东瀛列岛及部分非洲地区。漫长的历史,中华民族智慧、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了《易经》(包括伏羲《连山易》、轩辕黄帝《归藏易》、周文王《周易》)这部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矛盾论、方法论的古代哲学,对人类文明发展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夏朝疆域广大,处在历史的关键期,“世界史学界”不承认夏朝的存在,绝非偶然而是另有隐情。
第一,不承认夏朝存在,不但割裂中华文明史,在世界上诋毁中华文明,遏制中华文化的传播,孤立中华民族,还将夏朝以前的历史归为非客观存在的神话,从而动摇我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难理解或想像,一个缺乏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民族将会走向何方。
第二,若承认夏朝的存在,对全球人类文明认知就得改写⋯⋯。无论考古如“重庆巫山人”遗址,还是玛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等,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据,直指中华本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人类文明史就是华夏文明史。这肯定是信奉“丛林法则”理念的西方不愿意看到或承认的。但历史就是历史,连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认为,意思是说,古代中国人第一次创造了几千年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将创造人类第二次文明。
诚邀,如题。夏朝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史书记载其为大禹治水后建立,传世500年后被西方的成汤所灭。夏朝的神秘之处不仅在于时间遥远,还在于其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遂于华夏文明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那么为什么考古学术界不承认夏朝呢?小编以为原因有二。
其一:史书记载堪称混乱
对于夏朝文明的记载,史书本就不多,当然这也有可能与始皇帝焚书坑儒,先秦史籍被损失殆尽有关。实际上现存的描写夏朝的古籍只有《山海经》《竹书纪年》等聊聊几本,不但量不多,而且质还不好。举个例子,按照《山海经》的描述,夏朝的统治地域应该远达海外,而且《山海经》本身的可靠性也有待质疑,史学界自然不会以此为根据。
其二:缺乏考古证据
和夏朝一样,本来史学界也对商朝的历史表示怀疑,因为考古学≠历史学,考古学需要实物加以佐证,而商以前朝并没有确凿的实物遗存被发掘出来,后来直到甲骨文的大量面世以及殷墟,妇好墓,后母戊大方鼎等文明成果的出土,商朝才被史学界认可,所以夏朝的存在与否,还要等待更多的考古证据的出现才能证明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对于夏朝文明的记载,史书本就不多,当然这也有可能与始皇帝焚书坑儒,先秦史籍被损失殆尽有关。实际上现存的描写夏朝的古籍只有《山海经》《竹书纪年》等聊聊几本,不但量不多,而且质还不好。举个例子,按照《山海经》的描述,夏朝的统治地域应该远达海外,而且《山海经》本身的可靠性也有待质疑,史学界自然不会以此为根据。
和夏朝一样,本来史学界也对商朝的历史表示怀疑,因为考古学≠历史学,考古学需要实物加以佐证,而商以前朝并没有确凿的实物遗存被发掘出来,后来直到甲骨文的大量面世以及殷墟,妇好墓,后母戊大方鼎等文明成果的出土,商朝才被史学界认可,所以夏朝的存在与否,还要等待更多的考古证据的出现才能证明
其实,在中国史学界,认为夏朝不存在的学者是极少数的,这其中则以郭沫若,胡适和顾颉刚等学者,文人为代表。
虽然关于夏朝的相关历史资料极度匮乏,但在主流观点看来,夏朝的存在肯定是无疑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司马迁曾在《史记.夏本纪》中用大量篇幅对夏朝进行记载,这其中就有夏朝详细的帝王世系顺序。
司马迁是一个严谨的史学大家,《史记》的真实性历来受到学者们的认可,对于夏朝的记载,也应当是相当具有可信度的。
而在2004年,重庆出土的“景云碑”中,就有人们对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及其先祖的歌颂和追忆,其中写到:“先人伯允……术禹石纽、汶川之会”,其中,伯允既夏朝第七世国王“伯杼”。
这是对朐忍令景云及其家族的追忆和歌颂,作为大禹后裔,伯允后裔,后人对自己先辈的记续,还是有很大可信度的,这也表明了夏朝曾经是存在过的。
而考古发觉中,同样有支撑夏朝曾经存在的证据出土。
河南二里头遗址,是一个被称作是“夏都”的存在,我们先不纠结二里头是否为夏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二里头并非商文化遗存。
作为一个年代早于商文化,又非商文化遗存的文明遗迹,很显然,二里头文化有很大可能性就是夏文化遗存。而二里头是夏朝遗迹的观点,在我国学术界也是统一这样认可的。
夏朝的存在是肯定的,只是相关资料并不充足而已。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推进,关于夏朝的蛛丝马迹,肯定会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发现。
从理论上,也就是从文献记载看,存在夏朝。但从严谨的考古学的角度,实事求是来说,夏朝的真实存在性依然在科学家的努力探求中。因为我们还是没有拿到最直接有力的文物证据(如商朝的存在有安阳殷墟等甲骨文证明),所以西方历史学家不予承认。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玮璋教授所说,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朝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
《史记•夏本纪》中确实有夏代世系的明确记载,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但是即便如此依然需要考古学家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并判断哪些是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商断代工程和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国家形态的王朝,这是中国国内绝大多数历史及考古学者们所主张或承认的。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像司马迁的《史记》,就很明确地提到了夏朝,还有其它文献记载也提到过,这说明夏朝的历史并不是空穴来风。不过外国的一些学者并不承认甚至有否定的。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没有相关考古内容佐证。
准确来说,根据考古发现,文字是诞生于殷商时期,同时也没有出土发现带有夏朝字样的甲骨文,这就说在殷商之前的历史全部都是传说,说白了,就是没有决定性的考古证据能证明夏朝确实存在。但是在21世纪之后陕西神木发现了大约四千年前的石峁古城遗址,因为发现的古城具有瓮城和马面构造,可以基本确定在四千年前的的陕西存在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到底是否与传说中的夏朝有关,这不能确定。
虽然考古不承认夏朝存在的,但从以上所说看,从未来考古是否会有更多更大发现看,我本人表示不是很愿意相信那种否认夏朝存在的观点的。如果夏朝不存在的话,你相信历史一下就能跳跃到有较为成熟的甲骨文和发达的青铜冶炼的商代吗?就好比说,一个人一生下来就长成一个成年人一样,这可能吗?
四十年来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学术界现今基本认定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它为最终解决夏朝存在问题创造了条件。我们期待着科学工作者最终的好消息。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甚至超过五千年,这有什么需要怀疑的吗?难道咱们自家的历史,非要别人承认才是历史?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是要多么不自信呀!
甲骨文被发现也就120多年而已,甲骨文没有被发现之前,所谓的别人不也怀疑商朝的存在?那么假如甲骨文一直埋在土里,是不是要把商朝也从历史里面开除出去?
没有文化的传承,商朝的甲骨文从哪里继承的?什么龙山文化、二里头、贾湖遗址不都是更早的文化吗?考古也需要国家财力物力的支持,进入21世界,考古工作者的经费才真正宽裕起来。现在国家的考古工程进展很快,只不过,在没有一锤定音的考古发现之前,没有拍桌子下结论而已。
与其莫名其妙的跟风怀疑,还不如关注一下社会院的考古栏目的最新成果。
或者要是等不及考古进度,您还可以拿一把铲子,自己到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挖一挖,说不准搞出什么惊天大发现呢?反正夏朝的地点八九不离十,就在以上四个地方。万一发现什么不就发达了?
看了这个故事你就领会了:
有个哥们去陕西旅游,就想到咸阳的荒郊野外碰运气。路过一土堆时脚下绊了一下,踢出来一把刀型物件——屎黄色的锈迹起码半厘米厚。这时一个广普话的中年大叔就蹦过来了,说是极有可能是传说中的青铜刀。广普大叔当下就说要五千块收走。
我那哥们就说了:
“甭蒙小爷!小爷我好歹也参加过高考学过历史的。咸阳不就是秦始皇秦大爷当年风流过的地界么?”
“秦大爷地界发现的物件,你五千块就有收走?你当我脑子被驴踢啦?”
两人一顿扯皮,广普大叔死活不让那哥们走,说什么“见者有份”,至少也得给三千块才行。
那哥们一寻思:
“看这发现地点、色泽、手感,好古老的感觉,要真是青铜刀,怎么滴也能出十万?二十万?”
不过他存了个心眼——他拍照给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让大家给掌掌眼。朋友圈就炸窝了,有人回复说:三百万,一手钱一手货!
……
接下了来,那哥们很爽快地给了广普大叔三千块,外加赠送好烟一条。
……
后来听说,那哥们拿去鉴定了。你猜值多少钱?
砍柴刀一把,年限应该能超过二十年——因为最近二三十年没人砍柴了,打铁的早就失业了。
不是不承认,而是不愿意承认或者选择性失明! 夏文明被证明存在是确定无疑的。河南的二里头遗址和中条山“有夏之居”的发现都充分证明了夏的存在,尤其是二里头遗迹,发现了宫殿居民区墓葬等城市遗迹,并且有大量的石器,铜器,陶器,玉器出土,只是现在缺乏文字记载来进行精确的断代。如果把去年新发现的陶氏古城(尧的虞朝)也作为考古发现的话,中国文明推到五千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因为比较少的文字记载,所以中国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非常严谨没有往前推。 反观西方,基本上把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古波斯文明都纳入西方文明的范围。发现一处遗迹,搞个同位素测定,立马就是“考古的重大发现”要把文明前推多少年。不说别的就说古埃及文明,现在大部分发展所谓的象形文字都是世俗体(不过是公元前8-10世纪文字),西方历史学家就能依据传说啥的对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法老清晰的断代,并且一些战斗仿佛亲见一般的介绍的那么清晰。如果有时间可以去读一下布雷斯特德的《文明的征程》一书,这本书被西方称赞为“还没有哪部著作在这方面和他相提并论”,完全充满了傲慢与偏见,仿佛没有西方整个地球都不转了。 只不过这些不关中国什么事情,我们也没有那个多功夫去质疑。我们考古任务不断的填充和还原自己的历史即可!
其实,在中国史学界,认为夏朝不存在的学者是极少数的,这其中则以郭沫若,胡适和顾颉刚等学者,文人为代表。
虽然关于夏朝的相关历史资料极度匮乏,但在主流观点看来,夏朝的存在肯定是无疑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司马迁曾在《史记.夏本纪》中用大量篇幅对夏朝进行记载,这其中就有夏朝详细的帝王世系顺序。
司马迁是一个严谨的史学大家,《史记》的真实性历来受到学者们的认可,对于夏朝的记载,也应当是相当具有可信度的。
而在2004年,重庆出土的“景云碑”中,就有人们对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及其先祖的歌颂和追忆,其中写到:“先人伯允……术禹石纽、汶川之会”,其中,伯允既夏朝第七世国王“伯杼”。
这是对朐忍令景云及其家族的追忆和歌颂,作为大禹后裔,伯允后裔,后人对自己先辈的记续,还是有很大可信度的,这也表明了夏朝曾经是存在过的。
而考古发觉中,同样有支撑夏朝曾经存在的证据出土。
河南二里头遗址,是一个被称作是“夏都”的存在,我们先不纠结二里头是否为夏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二里头并非商文化遗存。
作为一个年代早于商文化,又非商文化遗存的文明遗迹,很显然,二里头文化有很大可能性就是夏文化遗存。而二里头是夏朝遗迹的观点,在我国学术界也是统一这样认可的。
夏朝的存在是肯定的,只是相关资料并不充足而已。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推进,关于夏朝的蛛丝马迹,肯定会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发现。
夏朝不被世界史学界所承认,主要是因为暂时还找不到绝对无异议的铁证,尤其是没有发现可以证明夏朝存在的夏朝文字资料。但种种迹象表明,夏朝是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将会越来越多。就今天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至少有以下内容支持夏朝存在。其一,记载夏朝世系的《史记》是我国权威性极高的历史著作,世系脉络清晰完整,真实可信,而且,夏朝史实也散见于其他先秦著作中,可互相印证;其二,二里头遗址已被多数考古学家认定为夏朝都城遗址,只不过还没找到成文的出土文字证明,但这并不能否定二里头为夏朝遗址。我们知道,夏朝年代久远,当时的书写载体可能不易保存,比如竹简,现在发现最早的春秋竹简就已经腐朽不堪,如果夏朝也使用竹简,自然不能保存至今。还有一种可能,会不会夏朝的文字载体和苏美尔人一样也是刻在泥板上?而夏朝所在的地域比较湿润,不像苏美尔人生活的中东地区那样干燥,泥板很难存留至今。尽管如此,夏朝文字乃至比较完整的文章被发掘的可能性也不是完全没有,让我们拭目以待;其三,现已发现的石峁遗址和良渚遗址比夏朝更早,这些遗址已进入比较成熟的农业社会,有城市,有阶级分化,还有一些零星的文字符号,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被一些史学家认为在夏朝以前五帝时代存在一个群星灿烂的“万国时代”,那么,紧接着出现一个统一中原文明的夏朝,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从以上事实看,中华文明不仅不止3000年,可能还超过了5000年!而黄帝时代和夏朝的出现,则是华夏文明在成型期出现的两次大跨越。
在1997年11月于河南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前期考古年代学研讨会”上,专家们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普遍趋同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也就是说,二里头文化已不存在商文化的问题了。
考古学家赵芝荃先生原来也将二里头宫殿废弃作为夏朝灭亡的一个条件,但这只是辅助性的旁证,唯一的标准还在偃师商城。夏朝不灭亡,商人不可能在其旁边筑城,而商城崛起了,标志着夏朝已经完蛋,此时正是二里头宫殿废弃之时。两个条件相互对应,才说明事情的真相。如果没有偃师商城的崛起,单靠一座宫殿的倒塌就企图证明夏朝的灭亡是难以令人置信的。当然,以偃师商城作为夏商分界的标志,不是单纯的王朝更替这个事件的标志,只是文化分界的标志。
感谢邀请!所谓的世界史学界不承认是指没有物证或者说夏朝的标志性文物,不过近年大量考古发现已经可以让西方史学界闭嘴。
1、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
2、西方史学界不承认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如果承认了那么中国就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反观西方,其文明的起点古希腊距今也不到三千年,这会让他们的自卑的,所以不管我们拿出什么证据,他们也会质疑的。
不论怎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没法否认的,等我们发展起来了,不需要别人承认,事实就是事实。
根据二里头遗址目前所发掘出的文物,只能说挖出了“疑似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500的一个城市”,也就是一个商朝前期或商朝前的或某个朝代或某个部落的疑似城市,而不能说是夏都。
目前说“夏朝都城”的理由较为模糊,经不起细致推敲。
比如说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型祭坛,所以是国家。
因当时人类所知有限,使得上古人类非常重视鬼神及祭祀,所以稍微大点的部落或部落联盟都有祭坛。
换句话说:有祭坛,并非就一定有夏都。因为还有部落、部落联盟及其他国家的多种可能。
还有宫殿及青铜器,非常简陋,也是和国家之间没啥必然联系。
目前只挖出一个疑似城市,而没有附属城市、大致的人口、疆域、存在时间,及彼此互相归属的实物证明,就不能判定是个国家。
更万万不能判定这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夏朝。因为即使是个国家,但如果没有文字证明的话,两者的必然因果关系就很难说清!
为啥是夏朝?就不能是春朝?不能是秋朝?不能是冬朝?
而且遗址的时间也很存疑:大家都知道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那么在商朝建立100年后,境内怎么还会有夏朝的都城?
目前国内其实对中国史书所称的夏朝充满争议。
原因就是距离夏朝最近的有文字的商朝竟然对夏朝只字未提,只是周朝及以后才有夏朝的说法,这非常的不合正常逻辑。
所以所谓的夏朝,很可能只是周朝为了推翻商朝而凭空捏造的合理性说法。
目前的史学界主流,基本认为二里头遗址的定性存在多种可能性。至少目前,还不能称为“夏都”,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
二里头遗址的三代考古队长,都不曾说这就是“夏都”。而国家文物局的“【2017】730号文物保函”,也不同意使用“夏都”二字。
中方重史书,西方重实证,也就是出土文物。
而根据目前的出土文物就认定为“夏都”,还存在严重瑕疵,所以中国的夏都不被世界学界认可!
中华文明;远古时代;月亮太阳;全球伏羲女娲开始造人, 是整个人类第一次文明。
月亮太阳燃质渐没,地球进入第二冰河寒冷期,人类可能彻底绝灭了 ,但当时留下来的各种文化;阴阳八卦学说。月亮太阳的阳历,今日的阴历中国还用。
月亮换成今日之首,这段地球的历程,五六百万年的时间,当时地质年代,除部分水域地表温度,留下鱼鲸类;植被昆动物外;相关地质年代,一切几呼重新再造。
后来阳光热量;压迫陆地分离,一块陆地分二,东西方文明出现;东道儒家;西佛哲学。
地球二次山;二又分四大文明;三次地翻,又七大洲分四大洋。
时过已大后了,不知为什么,又开始传出,主教用六天造出人来,第七天休息。面对现在的文明时间,现在只承认,三;五;七;九千年时间不等,人类文明不过万年,显然存认大误。
世界有过四大文明,本应史河很长,记录较少一,才只留下中印文化;我想,国夏朝也不过如此,建议专家学者,认真思考。个人基续推测,谢供参考。
我国的考古和史学研究大方向错了,夏,是九州联盟,疆域辽阔,不要把眼睛盯着中原汉史,尤其是河南二里头,那时没有中国,更没有汉族,最不能依赖的是史记
主要是考古学界按照欧美国家提出的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也不符合历史条件的要求,所以不承认夏朝。但是历史学和文献学是一直承认夏朝存在的。主要是中国考古学是外国人先搞起来的,所以今天中国考古学的人还是摆脱不了对外国人的迷信和畏惧,害怕外国人不承认我们民族自己的历史,以外国人观点为中国考古学标准,不敢提出中国自己的考古学标准。
实物也是可以证据。只要它们与文献记载一致就可以。甲骨文商周才有。更以前应该是“符号字”,少而简,易消没忽略。
李学勤教授:郭店简和上博简《缁衣》基本相同,分章也一样,《礼记·缁衣》则有不同,且多引了一段《尹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后两句或以为不是《尹诰》原文。自郑玄以后,历代的注疏家对于这一段话有种种解释,但都无法讲通,而且都承认不好懂。这段话很古奥,“西邑”见于甲骨文,现在看来就是夏。
古代北方人称呼南方人为蛮夷,那么南方人会以蛮夷自称吗?同理,夏朝人自称为夏人,但商朝人会这么称呼“夏人”吗?甚至会在甲骨文上称呼“夏人”吗?
夏王朝是否存在,在民初古史辨时代受到强烈质疑,夏王朝的开国始祖禹更被认为是具有天神性的神话人物,而不被承认是实际存在的人君。
本文讨论武丁时代卜辞中“西邑”一辞的出现,是作为受祭的对象,正与传世文献《礼记・缁衣》“西邑夏”相合,而且《尚书・太甲》及《清华简・尹诰》、《清华简・尹至》,也有“西邑夏”、“西邑”之辞,可见西邑即是夏,夏是周人对商之前朝的一个称呼,殷人灭夏三百年之后的武丁时代,仍然以为“西邑”能作祟害王,所以不时要燎祭,“西邑”最早是夏的王都,但卜辞中已转化为代表夏王朝先王之亡灵,由于伊尹曾服事夏王朝,而他与汤结盟灭夏,夏桀之元配“妹喜”在卜辞中和伊尹一起出现,即受殷人祭祀的“蔑”,从灭夏故事的人、事、地三方面的记载,显示卜辞的“西邑”正是夏王朝存在的明证。
卜辞中数见“西邑”此一地名,如果“大邑商”指的是殷人的首都,“西邑”则应在“大邑商”之西的一个城邑,然而“西邑”一词和“黄尹”一起出现,又受到商王祭祀,其中的意涵很值得探讨。“西邑”卜辞所见如下:
(1) 贞:于西邑。合7863(乙7283)
(2)西邑(害)。合7864正(图一)
(3) ㄓ于黄尹。 贞: ㄓ于西邑。合7865(林1-9-14)(图二)
(4) 贞:燎于西邑。合6156正(缀6、佚379+珠707)(图三)
(5) 西邑库487(英753)
(6)丁巳□告于西邑。七月。合9631(林2-18-2)(图四)
合7863(乙7283),林宏明将[乙0790(乙补0471)+乙2186(乙补1820)+乙补0508+乙0910+乙7283+乙508+乙2186+乙5028+乙4347+乙5874+乙8603+乙8556]遥缀乙740。(图五)在林宏明所缀此版中,其云:
「贞:于西邑」和「贞:于」各位于左右甲桥相对位置。卜辞有「侑于西邑」(合7865,同版还卜问侑于助商灭夏的伊尹「侑于黄尹」),也有「侑于」。
合6156有「贞:燎于西邑」「贞:于岳」,和本组相对照,「贞:于西邑」可能是卜问「贞:燎于西邑」;而合6156「贞:于岳」是「燎于岳」。合13507卜骨卜问「燎于」,同版亦有「王梦」的卜问,可以参见;本组「贞:于」也应是卜问「燎于」。
丁山认为:「西土即西邑,西邑即西国,凡卜辞所谓西土者亦谓周人。」然卜辞中亦有东土、西土、南土、北土,实为以大邑商为中心的地理概念,「西邑」并非「西土」,卜辞中亦无「东邑」、「北邑」、「南邑」这些相应的词汇,两者概念并不相同。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将「西邑」归于「邑与都」之下。认为卜辞「邑」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王之都邑,一是国内族邦之邑。属于王之都邑有天邑商、大邑商、大邑与西邑。然而除征引上举卜辞中的四条,并说明「ㄓ、尞、告秋于此」外,并没有对「西邑」有进一步的解释。
「西邑」可以被祭祀,也会作祟为害,可说具备了神灵的条件,然而其名称却类似地名,颇为矛盾。是否「西邑」是商人对某位神灵的代称呢?
胡厚宣认为:
西邑疑即唐邑。《礼记》《缁衣》引《尚书》逸文尹吉说,「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殷代有几个重要城市,首都大邑商在中央;东有亳土,为殷之旧都;西有唐土,为夏之旧都。除首都大邑商外,于唐土亦作大邑。因其地正在殷都的西方,所以又称西邑。
卜辞或贞帝兹邑,或贞帝唐邑。兹邑为殷之首都大邑商,唐邑为西方重镇西邑唐。因其为东西两大重要城市,所以要特别贞卜,帝是否要给它们带了灾害来。
《礼记‧缁衣》:「《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注云:「尹吉亦尹诰也,天当为先字之误。忠信为周。相,助也,谓臣也。伊尹言:尹之先祖,见夏之先君臣,皆忠信以自终。今天绝桀者,以其自作孽。伊尹始仕于夏,此时就汤矣。夏之邑在亳西。」
《尚书‧太甲》:「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太甲〉虽属伪古文尚书,不过该段亦见于《礼记‧缁衣》,相信当有所本,可能也是对同一材料的抄录。
这条材料在《清华简‧尹诰》可以见到战国时的文本样貌:「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尹念天之败西邑夏。」此外《清华简.尹至》伊尹及汤往征夏朝时.也以「自西捷西邑」称之:「汤往征弗附。挚度,挚德不僭。自西捷西邑,戡其有夏。」对比《清华简‧尹诰》与《清华简.尹至》,很明显西邑、西邑夏都是指夏王朝。
不过,仍有持不同意见者,王宁认为「西邑」在商之东,即「有仍」国。
戎遂、有娀之虚、西邑、西邑夏:即有仍,周代的任国,在今山东济宁。夏末夏桀从斟寻徙都于此,称「西邑」或「西邑夏」。
王宁在另一篇〈清华简《尹至》、《尹诰》中「西邑」和「西邑夏」的问题〉中引述几条例子说明西邑夏在东,而非在西。其一是「自西捷西邑」,认为「当时的形势是商人在西而夏人在东」。又引《吕氏春秋‧慎大》:「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说明商汤根据桀的这个梦兆认为自己居于西方会得胜。
王宁说法系误读了《吕氏春秋‧慎大》一文,原文为:
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伊尹又复往视旷夏,听于末嬉。末嬉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伊尹以告汤。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
天子梦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是指夏桀所梦,时汤未伐桀,并非天子。此梦于汤不利,故妹喜通过伊尹转告汤,加之当时商国干旱,天时不利伐桀。种种困难,均是衬托出汤的出兵属正义之举,梦兆天时不能难之,并非汤听闻梦兆后认为自己属于「西方日胜」者。
依「自西捷西邑」,王宁将「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改句读为「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将国认为是夏桀都城,然「国西」殊为不辞,不宜如此连读。且《吕氏春秋‧慎大》此处乃是说明汤依着桀梦日的征兆,设法改变行军途径,明明要西进伐桀,却要命令军队先向东走,再西以进,借此应合桀的梦兆,使自己处于西方日胜的有利位置。若商汤真在夏之西,径言起师伐桀即可,又何必说「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
在卜辞中没有见到「夏」的称呼,这可能是一个由周人产生的名词。从上述材料可知战国至秦汉时的文献所称「西邑」即「夏」,合称则与「大邑商」词性相对,如胡厚宣所言,殷卜辞所谓「西邑」即「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邑字下:「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西邑」、「西邑夏」正是商、周邑制国家的概念转化而来的词汇。
「夏」为何与「西」有关,刘桓认为夏朝后期政治中心西移,西部地区被称为夏。《左传》中郑国大夫子西名夏、夏征舒之祖少西,字子夏,是夏有西义。又认为「西邑」必在今山西境内夏墟或故夏墟一带。不过胡厚宣说法的问题,与陈梦家相同,都是受到「邑」字所限,将「西邑」视为一个地名。但从上引辞例来看,很显然「西邑」是受祭的对象。
「于西邑」固然可以解读为「在西邑」,但从「 ㄓ于黄尹」共卜的状况来看,黄尹是受祭者,西邑不应该是地名,而也应该是受祭者。这点刘桓已有很好的说解,他认为卜辞中的「西邑」兼受ㄓ 、燎、告秋三种祭祀的待遇,又可以为害于人,可见其人格化,与卜辞中的「河」相近。其云:
笃信天命鬼神的殷代统治者,已经将西邑人格化了,他们相信此地能显神灵,与人祸福。这正表明西邑不比寻常,地位很特殊。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曾经指出受到ㄓ祭与燎祭的神祇,包括王亥、河、岳、夨、凶(稷)、(弃)、,至于告秋的对象除西邑以外,尚包括(弃)、河、王亥、上甲。由此可知,西邑与祖先神、自然神的性质非常接近,应该不是地名人格化,而是指夏王朝的王室历代亡灵。
武丁时夏朝已灭,商人称其为「西邑」,但在伊尹去见时,夏朝犹在,故称其都为西邑夏,这也正与「ㄓ于黄尹」对贞有关。不过,都邑人格化于史无征,更不用说唐邑不是西邑,唐邑在武丁时仍有族氏居住,向商王朝纳贡,而西邑仅有作为祭祀对象出现而已。即便唐邑不是故夏之都,那么在卜辞中也看不到西邑有与唐邑类似的记录,两者仍然有性质上的不同。最有可能的解释是西邑不是实指某地或某地之神,而可能是虚指西方的神灵,《竹书纪年》曰:「自禹至桀十七王」,也就是说,指夏王朝之历代亡灵。
那么为何又要称「西邑」呢?殷人卜问是否为祟为害,可能与亡国之灵有关。同卜之伊尹,其事迹也与夏有关,上引材料中,均已提及伊尹及其先祖服事夏王朝,因此列于同卜之列,并不足怪。亡国的祖先失其血食,需要安抚,古人对于亡灵也有因其作祟而祭祀安抚的记录,如《新蔡葛陵简》:
夏之月己丑【之日】以君不 (怿)之古(故),(就)祷陈宗一。壬(辰)之日祷之。(乙一4、10、乙二12)
晏昌贵对于上举的楚简有这样的解释:
《左传》哀公十四年:「陈氏方睦,使疾而遗之沐,备酒肉焉,飨守囚者,醉而杀之而逃,子我盟诸陈于陈宗。」又, 「子行抽剑曰: 「需,事之贼也。谁非陈宗。所不杀子者,有如陈宗。」乃止。」孔疏引服虔曰:「陈宗,先祖鬼神也。」陈宗当指陈之宗庙鬼神。……坪(平)夜君成之所以祭祷陈宗,盖因坪(平)夜君封地原为陈国疆域,陈亡国后,因立陈宗而祭祷其祖先鬼神也。」
《左传‧昭公七年》对于死掉的厉鬼为祟害人也有如下的纪载:
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铸刑书之岁二月,或梦伯有介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也。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也。」及壬子,驷带卒,国人益惧。齐、燕平之月,壬寅,公孙段卒,国人愈惧。其明月,子产立公孙泄及良止以抚之,乃止。子大叔问其故。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
《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武丁卜辞出现祭祀夏的亡灵,应是不足为奇的。
「西邑」应该是一个商人对「夏」的称呼,夏亡三百年后的武丁时代,已不存在「西邑」这座城邑,因为在卜辞中不见商人对西邑的经营与往来。此外,「西邑」能被燎,应非真的遣人到夏墟祭祀,而是作为夏王朝亡灵的一个代称,在殷王朝的城邑内举行祭祀。
夏王朝故地可能还是主要由琮(崇)侯控制,其地应在伊、洛地区。琮(崇)侯可能是夏裔,犹如周灭商后,封殷之后于宋一样,是一种安抚笼络、便于统治的方式。其后琮(崇)侯为周所灭,夏之后裔只剩「杞、缯犹在」(《国语.周语》)。
过去拙稿曾指出卜辞与伊尹、黄尹合祭的「蔑」即「妹喜」,夏亡后妹喜成为伊尹的配偶,始得与伊尹一起受到商王朝的历代追祀。如果「西邑」与「妹喜」都能成为定论,便能证明伊尹、妹喜与商汤灭夏的相关史事并非后人妄言虚造。
后记:
经刘影博士提示,合9631(图四)所残「西」可能是殷卜辞所见的神祇「西母」残文,不一定是「西邑」。其说值得参考,故记于此,希望有人缀合复原此片,以飨学界。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谢谢邀请个人愚见,还望雅正。
其实要反驳夏朝不存在,这个说法很简单。纵观古今,好好查一下历史。尤其是欧洲人的,当他们的祖先在面对洪水时,选择了向上帝乞怜,选择了逃避。而只有中国的祖先选择了面对。而正因为中国的前人做到过一次,后人也变能够纷纷效仿。来看一下今天,即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在面对自然性灾害时,还是显得那么的弱小。加州的一场山火烧了三个月,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作为最强大的部队,居然没能从这场生活中救出一个人来。而最近尽管我们失去了那么多最可爱的人。但是他们却用生命证明了人定胜天。夏朝如果不存在大禹治水,如果是假的,那中国人能成为世界独一无二,敢面对天灾的民族吗?至于外国人为什么不承认。你看一下最近英国bbc广播电视台出的几道荒唐的节目就知道了。他们说中国的兵马俑是外国人的工匠帮忙造的。中国的文明是从西方来的。说白了就是觉得自己的历史太短小。想给中国人找个祖宗,来增强自己的优越感。其实要说历史造假,欧洲人才是第一。首先是古希腊古罗马。现存的所有能够证明古罗马存在的遗迹全部都是十六世纪建造的。同时,古希腊的存在也不过是停留于一部口耳相传的传说史诗中罢了。古代的欧洲那么辉煌灿烂的文明有十几万字。为何却能够完整的在羊皮卷上总结出来。并且还是以小城邦为单位。如此庞大的储存和生产量,怕不是这一个城邦的财富能够承担得起吧。
考古界绝大多数专家是承认夏,并认定二里头是夏都。
谢邀。
西方史学界不认可夏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排在第一那位说的那样,西方人是害怕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超过西方。这种说法简直不值一驳。属于狭隘主义。要知道,中亚地区的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苏美尔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西方史学界是承认的,也是公认的。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也是被西方史学界所公认的。两河流域上的亚述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也是被西方史学界公认的?难道说西方史学界偏偏就对中华文明有偏见,有敌意吗?这简直就是主观上带有被迫害妄想症。难道说西方史学界不承认夏朝,古希腊文明就是最早的人类文明了?西方人就值得骄傲了?
事实上,夏朝不被西方史学界认可是因为达不到国际学术圈内的认定标准。据我所知,国际学术界对于文明的认定标准是相当严格的。这种认定标准首先要求必须具备出土文物和遗址证明。但时至今日,中国境内尚未发现能够直接证明夏王朝存在的文物遗址。尽管我们的古代史料中非止一处的记载了夏朝的历史,甚至还有早于夏朝的三皇五帝时代的记载。
在二里头文化的遗址中,有早于商早期的地层遗址,有的国内学者将其认定为夏文明时期的遗址。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讲,真的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个地层的遗址属于夏文明。
国内的学者和考古学家为了寻到能够证明夏王朝存在的证据,对殷商遗址中出土的甲骨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试图从中发现商王朝关于夏朝的记录,哪怕只言片语。然而很遗憾,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商代人提起这个曾被他们的祖先商汤终结的政权。目前来看,学者们最多只是发现一个被商代人称为\"西邑\"的方国,似乎可能与夏有关,但也只是猜测,并无任何证据。
作为一个理性的学者,我们既不应该妄自菲薄,也更加不能骄傲自狂,做学术就应该严谨,慎重。既然没有发现能够证明夏王朝存在的文化遗址和文物,西方史学界不予认可就在合理的学术范畴之内。我们就不应该产生敌对,仇恨西方史学界的情绪。一是一,二是二,这才是君子所为。
当然,从常理上去推测,我也认为夏朝是存在的。在先秦史料中对于夏朝的记载虽然不能说足够详尽,那也算是相对清楚,对于夏朝的起始历史事件,中间发生的大事件,夏代诸王,以及被成汤终结的历史都有记述。甚至还有一些夏代的政令内容。我们很难相信,古代学者煞费苦心的纯粹虚构出一个朝代来,还虚构的如此清晰,来龙去脉,王位传承,政权更迭都有。这显然无法让人信服。不过,我们确实拿不出证据来。期待以后得考古发现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对不起,在这个方面知道的很少,回答不了
1959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被发现,出土的宫殿、井字形道路网络以及手工作坊遗迹表明这里具备了都城属性,经碳十四测定,二里头遗址一期的上限不早于公元前1750年。但由于没有直接的自证文字,我们无法断定二里头究竟是属于夏朝都邑还是早商都邑,就连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教授都提出了“二里头可能是早商都邑的假说”。不过,殷墟的考古发掘和西周的金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商朝始年。根据碳十四测定,武王克商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商朝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前后。而对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碳十四测定,发现其时间上限为公元前1560年—公元前1580年,佐证了商朝的始年不会早于公元前1600年的结论。也就是说,二里头遗址的时间上限要比商朝始年早100余年。此后,陕西石峁、山西陶寺等大型都城遗址相继被考古发现,碳十四测定年代均在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其文明程度也完全具备国家形态。特别是陶寺遗址出土的陶扁壶朱书文字,与甲骨文呈继承关系。经过释读,第一个字为“文”,第二字则有两种观点,有认为是“尧”字,即认为陶寺是尧都;也有认为是“邑”字。但不论是哪种释读,石峁、陶寺碳十四测定的时间下限,与商朝始年的时间上限,跨度刚好可以容纳一个500年左右的文明时期。也就是说,在商朝和尧之间,必然有一个朝代,这从考古学上其实证实了夏朝的存在。但是,我们无法直接得出它就是“夏朝”。
夏朝之所以不被承认,主要还是因为夏代的出土文物太少,王朝存在缺乏实物支撑——我们没有找到夏朝都城,也没有挖出夏朝文字。目前史学家划定的夏都存在的可能范围完全错误,根本不可能挖出夏都。
笔者经过对甲骨文和古代典籍的深入研究,已经重新确定夏都和大禹涂山之会的大致位置,这个范围不大。相信十年之内,我们不仅能找到证明夏朝存在的震惊世界的文物,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的真正墓葬都将出土,届时中国人对先民的认知会被刷新
这就是挑事!
哪来的“夏朝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之说?
国家社会科学院经过大量的工作,在中原开封、郑州、洛阳的河洛地区及晋南发现夏遗址在此地区扎堆儿出现!国家社会科学院积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多学科寻找夏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初步摸清夏朝脉络,并确定河洛地区的二里头遗址具有东南亚广域王权的气象!对华夏文明具有引领作用!
三星堆文化时限在公元前4800-3100年前,夏朝文化断代约在公元前3800年,即按时限夏朝是从三星堆晚期脱出去的。三星堆晚期文物也出现“东方痕迹”,即尊,玉器,虎纹饰品等。谁吸取了谁的文化?
为什么中原的夏商不是从三星堆后期游散出的部落呢?国脉主体为什么不能在古蜀国? 老在中原地区黄河平原找夏遗址是不是犯了“中原正宗”的先入为见呢?
国际上对历史的认定有一个通行的标准,一般来说,要断定一段历史时期的存在,必须找到这个时期相应的考古证据。很遗憾,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考古发现是商朝的,还没有夏朝的实物证据被发现。
虽然从严谨的考古学意义来说,夏朝得不到承认,但这种不承认也只限于学术界。在民间的认识中,夏朝几乎是确信无疑的存在过。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已经出现了将夏商周三代并列陈述的文字,因为在古人的眼里,这三个时期是属于同一个文化序列的,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华文明的奴隶社会时期。既然三个朝代联系这么紧密,而商周两个朝代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界的承认,那么可以推测,夏朝真实存在过的可能性极高,只是暂时没发现相应的证据而已。
不是说承不承认的问题,而是说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证据,有“夏朝”这样一种朝代。
很多时候讲的是实物的证据,所谓实物就是相对于书本上的记载而言,夏的概念来源于文献,它和周口店,半坡这样的遗迹概念不是同一个东西,因此不存在考古上的问题,只存在历史学家们承不承认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二里头遗迹中的考古上的证据和可以和夏朝的那些文献记载相匹配。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国外的学者和国内一些学者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
中国的历史悠久是人人皆知的。但是对夏朝的存在有争议,不认同夏朝是一个国家,重新问题在于,因为夏朝的文字青铜器尚未出土,如果这些东西没有出土的话,历史学家就没有办法证明这是一个“文明”,而只能说这是一个部落或者说部族。
赞同的点个赞哟~~
欢迎评论区讨论~~
第一,缺乏关于“夏王朝”的考古资料。
前一段时间,有了关于商王朝的“妇好”抗击雅利安人的猜想,那会不会商王朝抗击的对象不是雅利安人的入侵,而是夏王朝的反抗,夏王朝的统治精英是白种人而不是黄种人呢?
结合“三星堆”基本存在白种人造型的客观现实,而他们也存在神秘消失的情形,会不会就是商王朝在妇好带领下覆灭了夏王朝后裔的反叛呢?
这是很大的一个疑问。
第二,可能有这么一个王朝,但是否叫“夏”,我们也不能清楚明白的肯定。
如果这个王朝的名称不是“夏”,就是一览无遗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作为现代人也有可能视而不见。
看了有篇文章,称甲骨文中的“夏王朝”有可能被描绘为“羌”,这倒是有合理性,因为“羌”的造字意思就是“羊人”,就应该是擅长游牧文明的“牧羊人”,联想我们汉字凡是美好的词汇都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羊”的造字意思,甚至“美”这个字也离不开“羊”的字根,这种猜想应该说也有极大的可能性。
第三,这个王朝的地域,我们还不能确认。
按照我们现在的认识,所谓中国,古代应该是指黄河流域的河南,但这是反现代的果推论的古代的因。
但是,根据现有记载,如果进行大胆推论的话,夏王朝也有可能就产生于长江流域的四川巴蜀大地。
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主体就是“巴”(大蛇的意思,“蛇身”就意味着巴人的融合)和“蜀”(天虫的意思,“虫麟”就意味着蜀人的融合),他们是在炎黄联盟的领导之下,黄帝部族本来就有“游牧工业”的可能(轩辕氏),夏王朝说不定就是黄帝部族的传承呢?
不是说承不承认的问题,而是说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证据,有“夏朝”这样一种朝代。
很多时候讲的是实物的证据,所谓实物就是相对于书本上的记载而言,夏的概念来源于文献,它和周口店,半坡这样的遗迹概念不是同一个东西,因此不存在考古上的问题,只存在历史学家们承不承认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二里头遗迹中的考古上的证据和可以和夏朝的那些文献记载相匹配。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国外的学者和国内一些学者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
中国的历史悠久是人人皆知的。但是对夏朝的存在有争议,不认同夏朝是一个国家,重新问题在于,因为夏朝的文字青铜器尚未出土,如果这些东西没有出土的话,历史学家就没有办法证明这是一个“文明”,而只能说这是一个部落或者说部族。
赞同的点个赞哟~~
欢迎评论区讨论~~
短暂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契丹人
事实上,科学一向就是这么严谨到了死板的地步,没有证据说得再好也没用,考古学界也引入了科学方法论,传说,假说,或者仅凭史书都不会被考古界承认……
实际上商朝很长时间内也没有被承认,何况夏朝呢?直到殷墟的出土,有了可靠证据,国际考古界才正式承认商朝的存在,中国信史也被推早到了商朝……
而按照中国商汤代夏的说法,应该灭夏应该是大事件,然而,殷墟出土的文物并没有任何夏朝的记载,商朝征战国家无数,极有可能在商人眼里,夏朝和其他部落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小国家……
然而夏朝位置和后来灭商的周朝差不多,为了抬高自己,同时也为了减少商朝的统治合理性,于是虚构了强大的夏朝,这也是为何《夏本纪》和《商本纪》,什么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妲己祸国,君主事迹几乎一模一样,就是改了下名字而已……
而史记里关于“妇好”这个女将军的记载一点也没有,可见史记连殷商都无法正确记载,何况夏朝呢?
实际上,夏那个年代,跟原始社会差不多,由于铁制工具还没有使用,大规模的田地没有开发,一个国家说白了就是一个部落,往往只能拥有一两座城池,这点直到西周时都没有改变,西周国家内部还有林立着各种游牧部落,后来西周也是被游牧部落所灭……
而且根据史书记载,周朝,商朝,都有很明显的群婚制,母系社会残余,也就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何况更早的夏朝怎么可能建立“父传子”的家天下呢?当时的生产力也很难做到家天下……
所以当时就算有夏,很可能也只是众多小部落中的一个,说是中央王朝,实在缺乏证据……
另外,目前关于夏朝的最早记载在西周初年《尚书》,尚书的时代,离商汤灭夏,已经过去了600年,而那个时代,仅有简单的文字,600年代前的事情,周人是怎么知道的?不得不怀疑是周人根据一些几百年前的只言片语,夸大其词而已……
但到了春秋战国时,关于夏朝的说法多了起来,诸子百家为了证明自己观念,可谓不断添油加醋,丰满本枝了……
最近考古挖掘了一个二里头文化,很多人说是“夏朝”,但是目前尚无可靠证据支持,不过这个放心,考古人员几代人的努力,他们的专业知识远胜普通人,如果他们承认二里头文化是夏朝,那么肯定是夏朝无疑了……
另外,二里头文化只有二十四个文字符号的陶器,出土都是木器,石器,陶器,晚期才有青铜器,很难说是成熟的文明,连文字都没有,更难有可靠的法律和制度,很可能就是个原始部落,而且二里头文化和商朝时间上是并列的,这点和史书上是并列的……
而实际上,“夏”这个词,特指华夏,有尊贵正统的意思,所以禹的儿子,称为夏,西周早期为了表明正统,也称自己是“夏”,孔子也多次把中原诸国称之为“诸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夏泛指中华文明的源头,至于三皇五帝,尧舜禹汤的传说,现在一般都当做传说而已……
所以,虚无缥缈的夏朝被考古界承认才是科学界的悲剧……
考古学,说到底,它是一门科学。科学就不能受非客观的因素,比较情感倾向所左右。
为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对夏朝的存在采取武断否定或者不讲证据地肯定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对夏朝持否定观点的人有:胡适、顾颉刚、郭沫若等著名学者。
现在关于夏朝的存的史书记载都是出自《史记夏本纪》。后世要做的就是证明史记的准确性。
现在确实还没有出土明确是夏朝的文物出土。也没有如殷墟甲骨文那样的文字出土。殷墟甲骨文中的记载佐证了《史记殷本纪》记述的正确性。现在也需要找到这样的证据,来证明夏的真实存在。当然,通过证明史马迁史记中关于商的文字的准确性,也间接地说明,史记是严谨可信的。说明史记中关于夏的记载,可信度比较高。所以那些因为没有真接文物证据,因此断然否定夏朝存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如果说信史要有直接可靠的证据来支撑,那么夏朝可算是存疑的历史。需要进一步获得足够的证据。这个只是学术的范畴。
在文明方面,至从有了夏朝的描述以来,早已把夏朝当作了文明的一部分。所以说,考古学界以外的人,应该认可夏朝的存在。
历史的记述,只是文明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从周代纪元前八百四十一年开始,就是有准确编年的历史了。可是,那些史有明载的东西,就是完全可信的么?你当它是,它就是了。
甲骨文中没有提及夏,另外没有文字发现,二里头是夏还是早商,缺乏令人信服的考古发现还难以让学界承认夏的存在。但《史记》等文献中提到夏,比如“桀为瓦室”,瓦件在陶寺,石峁,芦山峁也都有出土,这些地区被认为是传统的夏朝领地。后来好多考古发现证实中国古代文献,尤其是《史记》所记之事还是比较靠谱的,所以夏的发现和被承认,我们拭目以待。
否定夏朝,就是否定华夏儿女的历史传承,其目的是打压炎黄子孙的向心力,反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如果考古界真的都不承认,也就没人到处挖掘找夏朝遗址了,这说明大家还是相信有夏朝的,至少认为有可能存在,只是还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夏都遗址。中国历史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往往史书典籍里记载的很多很详实,但考古挖掘出的东西却比较少,国外正好相反,遗址挖掘出的比较多,但史书典籍里记载的很少。比如印度,号称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但许多东西没有史书记载,只能在中国的历代史书典籍里找,所以人们说,印度的历史都在中国的古籍里。夏朝在中国史书典籍里记载得比较多了,连世系年表都很清楚,有几代王,叫什么名字,都很详细,但考古挖掘一直没有实质进展。但现在就因此作出夏朝不存在的结论,还为时尚早,因为殷都遗址的发现也不过百余年,清末之前,商朝从考古理论角度看,也是不存在的,但史书典籍里有记载,以前那些不承认商朝存在的人,最后还是打了自己的脸。所以,即使考古界也没人敢断定夏朝不存在,万一哪天又被打脸,岂不毁了一世英名,以后还咋混啊。
感谢邀请,我是头条作者…#三易说古蜀# 。关于夏朝不被考古学家承认这个问题,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是客观的事实。其中一个主要的观点认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殷商甲骨文,并没有关于夏朝的任何记载。
西方学界认为中华文明的开始应当从商朝开始。判定的依据主要有考古实证和详实的文字记录。而国内的学者们通过研究认为,夏朝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虽然目前没有发现相关文字,但通过考古发掘,学者们认为位于河南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很可能就是夏都。
本人观点:夏朝存在与否之争,本质在于东、西方学术界对于 “文字”这一界定早期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刚性条件还是柔性条件?其实,西方世界对人类早期文明界定的认知,出发点在于“器”,属于形而下的范畴。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实证。按照这种逻辑,西方界定文明的几个标志包括有: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建立、青铜器的铸造、祭祀场所设置。
而东方传统文化对文明的界定,是站在比西方文化对宇宙自然认知层面更高的维度之上。我们的文化讲心物一元,讲天人合一。是把人放进天、地这个大系统来系统的观察自然客观规律。因为天体运转影响气候,气候变化影响物体候。人在天地间,人身这个小太极必然会受到天地这个大太极的影响。所以我们查阅一些先秦古籍中讲述的“三皇五帝”时期,发现无论是伏羲、黄帝,或者是炎帝,对他们的描述大多与祭祀有关。
祭祀的本质是“观象授时,”即古人通过对天、地自然大系统的观察、认识,然后把这些宇宙基本规律进行人文总结,最终以历法的形式呈现出来。祭祀的祀有一个示字旁,《说文解字》中解读“示”字,“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可见,古人认为只要能预判天象的吉凶,提前告知人们趋吉避凶,便是尽人事,听天命,必然无咎。
中华民族是全世界唯一的能通天的民族。所以中华文明的界定应当以古人对宇宙客观规律掌握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只要能“通天”(本质是具备完善天文的历法系统),即是进入文明时代。按照史料记载,夏朝距今四千多年的历史,夏朝的历法体现在《夏小正》,比夏朝更早的“三皇五帝”时期,已有完善的天文历法形成。例如考古发现证实的河南濮阳西水坡墓葬中出现的六千多年前的二十八星宿当中的“青龙、白虎”,山西陶寺遗址出现的“立柱侧影”的太阳观测方法,以及三星堆遗址的“大山纪历”等原始的天文观测历法系统。同时,众多古籍中与天文历法相关的诸如《尚书•尧典》的“四仲星”,黄帝内经当中的“五运六气”,《左传》当中的“分、至、启、闭”八节历法等。
结论:按照华夏传统文化界定文明的标准,拥有四千年历史的夏朝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我们的文明应当从伏羲始作八卦开始,我们常说的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那是一种谦逊的说法。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在七八千年前已经率先进入早期文明的序列。
夏都在宁夏!